韩哀侯元年(前376年)继承君位,与赵敬侯、魏武侯废晋靖公为民,瓜分其食城,使晋国绝祭。韩哀侯两年(前375年)灭亡郑国;(韩灭郑之战),迁都新郑。韩哀侯三年(前374年)去世,他的儿子韩共侯继位。
[img]130689[/img]
主要成就:农业发展
在韩哀侯时期的韩国,铁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是很常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发现的铁农具主要有:铁花、锄头、锄头、镰刀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
韩哀侯时期的牛耕在战国时期更为普遍。铁农具与蓄力相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韩非子外储说:“耕者深,学者熟”。没有畜力和铁农具,就不可能深耕细作。
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农民有着更丰富的生产经验。他们能够从土壤的颜色、性质和肥沃程度来理解和区分土壤,并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耕作。农民们非常重视土地的施肥。”覆盖地表亩,刺草繁殖谷,多粪肥田,也是农民的普通事情。”
[img]130690[/img]
韩哀侯时期,通过施肥改良土壤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大大提高,一些地方也推广了一年两熟制。荀子富国说:“今天是土生土长的谷物。如果人们善于治理它们,他们将在一岁的时候得到几个盆。”@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生产水平从根本上提高。
韩哀侯:战国时期韩国第四任国君,他是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