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韩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家分晋后,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为什么韩国的存在感这么低?韩国的实力是什么?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时期最强的晋国被赵、韩、魏三大家族瓜分,得到赵、韩、魏三国之事。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大家族被封为新诸侯,此时韩国正式立国。后世历史学家通常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韩国共存了173年,直到公元230年韩国灭亡。韩国虽然和赵、魏一样是年轻一代的国家,但却是家庭背景最薄、存在感最低的国家。
[img]451915[/img]
虽然韩国和齐、楚、燕、赵、魏、秦一起被称为战国七雄,但事实上,韩国的地位是最低的,那么为什么韩国的存在感最低呢?通过分析韩国的国家背景以及对变化的态度以及晋三分的选择,我们得到了韩国地位低下的原因。
战国七雄中韩国存在感最低的原因
1、韩国起步晚,家庭背景薄
这三个家庭都是晋国医生,但韩氏不同于魏氏和赵氏。魏氏来自周朝。他的祖先曾被列为诸侯,周朝灭亡后进入晋国当官。赵氏与晋国公族没有血缘关系,赵氏实际上是嬴姓,但即便如此,赵氏在晋国史上的地位却是最显贵的。另一方面,韩氏的祖先原本是晋国的公室,几代人都是晋国的官员。他是最引人注目的家庭,但他的家庭正在衰落。甚至后人韩厥也成了赵氏的家臣。虽然赵对韩厥很好,与韩厥交朋友,支持韩厥重新建立家庭,但正因为如此,赵韩在世代交朋友的同时,总是向赵屈服。
韩氏是晋国各个家庭中最低调的家庭。晋国执政宰相从晋文公开始就轮流当职,被称为正卿。正卿的任职时间没有规定,一般可以安全稳定地做一辈子,直到死后自动卸任,换成另一个大家庭接任。而且在韩氏出任正卿期间,并没有选择终身制,无论是韩厥还是韩起,都是最终告老归乡,自动退休。韩氏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主动招惹是非,而且韩氏的人特别长寿。正是韩氏的谨慎,才保住了这个家庭,使这个家庭顺利延续。
[img]451916[/img]
2、三家分晋时期,韩氏的选择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记录过这一点。韩国的选择和态度是韩国地位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韩在赵和魏当官时非常友好,几乎没有争议。因此,三家公司在土地分割方面几乎没有分歧和摩擦。
然而,这三个家庭在入朝时关系密切。许多土地没有明确的所有权,因此在分离时应该明确划分。晋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就目前的地名而言,它占据了山西省、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北部和陕西省中部的大部分地名。
在领土方面,虽然总面积不如楚国,但这些地方都是肥沃的地方,不仅经济非常发达,而且人口繁荣,赵、韩、魏三家在划分时花了很多心思。
[img]451917[/img]
最后,邯郸、晋阳、代地属于赵国领土,河东、东县属于魏国领土,太行山西侧上党,洛阳周边属于韩国领土。在这一划分中,只有韩国获得了一块完整的土地,而赵和魏的领土分布在韩国旁边,并不完整。韩国实际上是这一划分中收入最大的。
对赵来说,晋阳是赵的首都,邯郸、代地也是赵的领地,所以三处都是赵的传统封地。对魏来说,在支离破碎领土、抵抗凶猛秦国的同时,他获得了晋国最重要的领土河东之地。
对韩国来说,领土既没有支离破碎,也没有占据主要交通道路,周边小国也不会对其构成威胁。可以说,韩国在这一划分中占据了优势。
事实上,韩国在这一领土划分中有一个目标。根据《战国政策》,韩康子受到了段规的劝诫,段规劝他在划分时获得郑国附近的领土,以便将来吞并郑国扩大领土。分居后,韩国将原本在河东的国家迁至宜阳。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宜阳位于南部。
离魏国更远,远离是非。韩国特别擅长自我保护,满足于享受,喜欢稳步取胜。正是这种治国政策使韩国不进取,很快成为地位最低的国家。另一方面,魏国一直致力于改革,招募李悝和吴用,废弃井田制度,建立招聘制度,不断自强不息,成为战国七雄中地位最高的国家
[img]451918[/img]
3、韩国的变法态度
虽然韩国采取了稳定胜利的治国政策,但它也发生了变化。韩国的冶炼技术非常发达。许多好的武器来自韩国。据说“世界上所有的弩都来自韩国”,但韩国稳定胜利的态度并没有让韩国掀起太大的风暴。
韩国已经做出了两次“努力”。首先,在公元前375年,韩国摧毁了郑国,吞并了中等老诸侯,然后韩昭侯在位时实施了变革,韩国成为了一个封建国家。从那时起,韩国再也没有取得突破,始终坚持以生存为主的信念。哪个国家更强大,韩国就依附于它,什么也没做。
[img]451919[/img]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韩国的最低地位是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和分割后稳步取胜的态度造成的。虽然张亮、韩王新等人的努力仍然无济于事,但韩国最终在公元前230年内被摧毁。
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 为什么韩国的存在感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