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孚自曹操时代起就任文学师,随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在“高平陵事变”之际,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杀害曹爽一党。后来督军成功防御了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他非常谨慎。自司马懿掌权以来,他逐渐退却,没有直接参与司马氏废除魏帝的计划。西晋魏后,司马孚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非常尊敬他,但他并不为此感到骄傲,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司马孚于泰始八年二月(272年4月3日)去世,年93日去世。武帝为此哀悼了三天,葬礼规格与东汉东平献王刘苍相比,献上了王。
[img]126502[/img]
主要成就:军事
司马孚经常被视为忠诚的大臣和长者。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一般不受重视。虽然他的军事才能没有司马懿的父子那么突出,但他仍然很优秀。他还指挥军队支持关中和合肥新城,与蜀汉和吴国作战,其中最著名的是救援合肥新城。
吴国太傅诸葛恪指挥20万军队,以东关大胜的势头攻打合肥新城。将军司马师命司马孚指挥20万军队救援合肥新城。司马孚到达前线寿春后,淮南将军吴丘俭、文钦等要求立即进攻。司马孚说:“所有进攻者都应该利用敌人的力量为自己取得成就。要运用战略和战略,不能只靠力战。司马师也下令将合肥新城交给诸葛恪进攻。司马孚移居合肥附近,城中守军知道援军就在附近,人心巩固,计划拖延时间。吴军中流病猖獗,许多士兵感染了疾病,再加上攻打坚城不克,军队无意作战。诸葛恪围困新城几个月,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个月后,司马孚发现了双方的情况,主动出击,吴军败退。《三国志·诸葛恪传》说:“魏志士兵罢病,就是进军救兵,恪带军而去。”诸葛恪的20万军队被困在坚城下,病情众多,无法与司马甫指挥官的20万军队作战。在撤退过程中,许多受伤的人死亡,大量落后的士兵被俘。这场战斗以司马孚的胜利结束。
[img]126503[/img]
这一战例的特点是,诱敌难攻坚,挫伤敌人的锐气,并在敌人筋疲力尽的时候,用新锐部队来打击疲惫的敌人。司马孚能够把握战场的主动权,采取“致人而不致人”的策略,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力量,让敌人消耗力量。猬聚集在一个只有数千人的小镇下。合肥新城是一个地形危险的地方,由宠物特别选择。这座城市又小又结实,很容易防御。诸葛恪的20万军队不能同时进攻城市。天气炎热,聚集在一起的部队容易感染疾病。守城的张特和乐文指挥得很好。从5月到7月,诸葛恪没能像司马懿那样用昼夜不停、连续作战的战术快速作战,最终内外交困失败。古今中外常用司马孚援助新城战役的战术。
个人作品
《全晋文》收录了司马孚的作品及相关言论共11篇:《请造沁口石门表》、“奏吊陈群母”、《奏永宁宫》、《高贵乡公以王礼奏请葬》、《弹请易服复餐》、《重奏》、《奏止诣陵》、《重奏》、《又奏》、《皇后铭敬议》、临终遗令。
司马孚在军事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他留下了什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