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是一个混乱复杂的乱世,人才众多。说到当时的宰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奉献的诸葛亮,然后想到忠奸难辨的曹操。事实上,吴国有一位重要的大臣,他已经担任总理19年了。们来谈谈顾勇。
蔡勇的高徒,江东顾氏,
[img]119617[/img]
顾勇,字元叹,吴郡吴县人,出生于吴郡顾氏,江东吴郡四大姓氏之一。他的曾祖父顾奉是东汉颍川县的太守。顾、陆、朱、张是江南的名门族,官宦人才众多。
顾雍小时候拜名士蔡永为师,学习弹钢琴和书法。他思维敏捷,心平气和,专一,艺术进步,深受蔡永的喜爱。蔡永给了他一个名字。因此,顾雍和老师蔡永同名(“永”和蔡永的“永”同名)。因为受到老师的称赞,他给元叹了口气。出生于士绅,是著名士绅蔡永的高徒。顾雍的事业相对顺利。
首先,他被州县推荐。弱冠时,他担任合肥县长,陆续担任娄、曲阿、上虞县长。他在任何地方都有成就。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被朝廷授予俘虏将军,领会了稽县的太守。孙权被命令后,他没有在县工作。相反,他以顾雍为会稽县城,代表太守。顾雍取消了寇贼,使县界安静,官员们归服。后来,他进入孙权幕府担任左司马。
沉默寡言,为相十九年
历史书记载,顾雍“不喝酒,沉默寡言,行动得当”。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解释顾雍的沉默和冷静。黄武元年(221年),孙权为吴王,顾雍任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顾雍被封后,家人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后来听说才大吃一惊(拜侯还寺,但家人不知道,后来闻起来很惊讶)。
顾勇自公元200年加入孙阵营以来,已逐渐成为孙吴的核心人物,任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公元225年,吴国第一任总理孙邵去世,大臣们推荐张赵担任总理,孙权说:“孤儿怎么吝啬,只是考虑到总理的复杂事务,他的气质强烈,如果他的话不被采纳,就会产生怨恨和批评,这对他不好。”
所以他任命顾勇为首相。顾勇为首后,他模仿汉初的治国方法,选择文臣武将,从不选择个人好恶。一旦他被任命,他就会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他经常访问人民,收集建议,秘密疏通孙权。如果被采纳,他将为孙权做出贡献;如果不被采纳,他将永远不会说。因此,孙权非常重视他。
[img]119618[/img]
然而,他在法庭上有一些陈述和建议。虽然他的言行恭顺,但他坚持的原则是正直和不屈不挠的。孙权咨询了政府的得失。辅吴将军张昭趁时陈述了他收集到的意见。他认为法律太严格,刑罚太重,应该减少损失。孙权沉默了。他回头问顾勇:“你怎么认为?”顾勇回答说:“大臣听到的是张昭说的。”于是孙权讨论了诉讼监狱减刑的问题。
当时驻扎在前线的将军们纷纷提出谋敌之策。孙权问顾雍。顾雍回答说:大臣们认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他们不应该服从。孙权尊重顾雍,信任顾雍。每当有问题时,他都会派中书郎去咨询他。在制定相应的政策之前,我们真诚地听取顾雍的意见。
生命的荣耀和死亡的哀悼,为后人的崇拜
黄武四年(225年),顾勇在吴县迎接母亲到武昌。到达武昌后,孙权亲自祝贺,在法庭上拜母亲。公卿和大臣都参加了宴会,后太子孙登又来庆祝。孙权曾感叹:“顾军不说话,只要他说了,他就会赢。”
当所有的大臣都开心地喝酒时,每个人都害怕他们的酒后失态被顾勇看到,不敢享受。孙权还说:“顾公在座,让我们不开心。”他令人敬畏(他害怕)。
顾雍六年(243年)十一月去世,享年76岁。孙权穿着孝服去祭吊,给了他一个“肃”的头衔。孙权是一个有点谨慎的人。他不让张昭担任丞相,迫使顾雍的继任者鲁迅死亡,但他与顾雍相处了19年,这表明顾雍非凡。,三国时期的政权分离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
历史上顾雍是谁?十多年来,他一直依靠什么来稳坐首相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