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括纸上谈兵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括统帅40万大军,断粮46天,不乱。为什么被说是纸上谈兵?
长平战争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战争。秦国和赵国都聚集了全国的力量,试图消灭对方。秦国主将是战神级别的白起。赵国主最初是廉颇老将,后来被熟悉的赵括取代。战斗的结果是赵国大败,40万赵军被坑杀,赵国从此跌倒,直到后来死去。
[img]107706[/img]
赵括在长平战役中的大败被后人嘲笑为只会纸上谈兵、实战经验差的将军。这种污名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么,赵括真的只是一个只会空谈、不会实战的将军吗?让我们看看他以前的记录。
公元前280年,赵括和父亲赵豪一起攻打齐国的麦丘城。著名的墨家子弟负责守城。双方战斗了很多天,但还是没能赢得这座城市。这时,赵括甚至在城里断粮,于是他制定了一个计划。他把齐国所有的俘虏都放回去了。然而,他让士兵们把食物放在城里,最终打破了齐国人民的心,赢得了胜利。
[img]107707[/img]
包括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赵豪打破了秦军,赢得了一场无法胜利的战争,其中大部分也有赵括的功劳。从这两场战斗中可以看出,赵括并不像后人说的那样无用。他只会自夸。他有真正的能力,否则赵孝成王不会把决定国家生死命运的战斗交给他带领军队。
赵军在长平战役中战败的原因有很多,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赵括。首先,与赵国的国力相比,赵国远不如秦国。说赵孝成王急于与秦军作战并非不合理。消费战不仅秦国负担不起,赵国也负担不起。
@ 所谓范菊向秦王献反间计,使赵孝成王更换廉颇,启用赵括,这完全是胡说八道,至少这不是赵王更换廉颇的主要原因。
此外,赵括在战场上的对手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第一个白起。这个人很容易杀人。一生中有100多万士兵被屠杀,占战国士兵死亡的一半。他一生中几乎没有失败。即使他使用廉颇,包括李牧,这样的角色也不一定是对手,赵括的失败是合理的。当时,赵括的40万军队被围困46天,许多士兵饿死,没有大规模骚乱,这表明赵括仍有一定的军事能力。
[img]107708[/img]
@ 赵国与赵国的决战,赵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是整体国力差距的体现,而不是个人能决定的,赵括只是一个受害者。
赵括被围困断粮46天,闺蜜骚乱爆发 为什么赵括被说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