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廉颇不能被称为名将:廉颇从军中没有取得过战绩

廉颇,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极其高大的。然而,这是文学和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廉颇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历史上真正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相去甚远。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都来自《史记》,尤其是《史记·廉颇林相如传》。要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是受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影响。

廉颇将军攻齐、魏、燕等弱小国家,战绩突出,但面对主要敌人秦国,情况并非如此。《史记·廉颇林相如传》:“秦伐韩,军在和。王召廉颇问道:“可救吗?对说:‘道远险窄,难救。""赵王又问赵奢,"奢对说:"其道远险窄,如之犹两鼠斗在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赵奢“大破秦军”,打了胜仗。在赵奢看来,同样的“道远险窄”是胜利的条件,而在廉颇看来,则是不能出兵的原因。在秦军面前,廉颇和赵奢之间的恐惧是多么鲜明啊!

由于司马迁是专门为廉颇作传的,所以不可能掩饰自己的成就。然而,记住廉颇的秦战只有一次,这是秦赵长平战争的第一阶段。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奢已死,林相如病重,赵使廉颇将攻秦”(《史记·廉颇林相如列传》)。可见赵国是在“赵奢已死,而林相如病认”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出征,不得不让廉颇出战。司马迁说的话很真实。结果如何?战斗开始时,“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障四尉。七月,赵筑垒壁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因首战失利“坚壁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史记·白起王坚传》)。

廉颇的坚壁不出来,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聪明,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在长平之战中,双方前后参战总数为百万,旷日持久地磨蹭下去,谁也受不了。若廉颇能在远道而来的秦军立足不稳定部署,不时给予重创,长平之战应该不会是这样的结局。然而,由于廉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这不仅是一种消极的防御,秦军有时间重新调整部署:第一,从调白开始担任教练;第二,秦王亲自到前线监督战争;第三,“十五多岁”。到目前为止,赵国的败局已经确定,即使没有人能回天。坚壁不出不是赵国的战略初衷。因此,“赵王不仅愤怒廉颇军多失亡,军队数量失败,而且不敢与坚壁作战,还听到了秦反之间的话”,退出了廉颇教练的职务。赵王的怨恨是有根据的。被撤的主要原因是廉颇本人战绩不佳。秦的反对计划只起催化剂的作用。根本原因是廉颇违背了赵的作战意图,失败了。

[img]125559[/img]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的筋骨受伤,后人骂赵括。事实上,廉颇首先铸就了失败。即使孙子吴起来了,他们也无能为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廉颇只能欺负小国,不能在对强秦的战斗中:第一次是恐惧,甚至不敢出兵;第二次是失败,没有英雄。

的确,《史记·廉颇林相如传》一开始就说廉颇“以勇气闻诸侯”,但当时秦国专注于南下,主力在巴蜀荆楚。与周边国家相比,赵国仍然很强大。廉颇假借虎威,还能打一些胜仗。但当秦人来攻时,他与赵奢、李牧、林相如等敢打敢碰的人相比,就不同日而语了。然而,赵奢、李牧、林相如都不如廉颇有名,这是廉颇还有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为承过荆请过罪,似乎廉颇是个豁达勇敢的君子。但是,他这个人有了错误就改了,改了又犯了。长平战后,赵王再次用廉颇,“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史记·廉颇林相如列传》),这比以前更为重用。赵悼襄王立,因燕人乐乘伐燕有功,“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大梁(《史记·廉颇林相如列传》)。当其他人比自己更有功的时候,廉颇就犯了一个老问题。把别人的乐乘赶出去并不重要。他们甚至抛弃了强秦压城的国家。为了个人怨恨,他们再次耍了孩子的脾气,去了其他国家。也许魏国也看懂了廉颇,“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史记·廉颇林相如列传》),不但没有重用,也不信任他。后来他又从魏国跳槽到楚国。在楚国,他也没有被重用,这时,他说“我想用赵人”,可惜为时已晚。@ 廉颇老先生一个人默默无闻地死在异国他乡。

《史记·廉颇林相如传》记录了廉颇、赵奢、李牧、林相如四个人。以战争取胜论,赵奢、李牧、林相如都在廉颇之上。司马迁以廉颇为叙事第一,不是因为他功勋最高,而是因为廉颇居赵为官时间最长。以他为主线,便于描述赵史,弥补《史记·赵家》的简约。

廉颇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可以保留其光辉,但对于廉颇的历史,必须说实话。


廉颇不能被称为名将:廉颇从军中没有取得过战绩廉颇不能被称为名将:廉颇从军中没有取得过战绩

,,

  • 廉颇林相如将相和的错误:林相如没有做过相国
  • 京剧中有一部著名的传统剧《将相和》。这里的“将军”是廉颇,这里的“相”自然是林相如。因此,很多人认为林相如的官职是历史上...

  • 赵括纸上谈兵的历史结束:40万赵军被活埋
  • 祭祀作为传统礼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君主十分重视和重视。唐代天宝七年五月,玄宗皇帝颁发诏书[注],明确规定朝廷和地...

  • 揭秘:林相如是什么样的人? 斯文还是彪悍?
  • 五年级课文《将相和》是我们小时候最早的历史文章。十多年后,我们仍然记得文章的一般内容, 就像“完璧归赵”、“怒发冲冠”、“...

  •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攻必取守必固物阜民安
  • 李牧是四大名将里,综合评价很高的一位。李牧出生不详,嬴姓,李氏,名牧,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

  • 战神白起多大开始从军?白起为什么叫作[杀神]
  • 白起,又名公孙起,芈姓,战国时期秦国郿人(今陕西宝鸡眉县人)。白起与李牧、廉颇、王翦齐名,并称“战国四将”,其中白起号称“...

  • 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 廉颇与蔺相如关系好吗
  • 廉颇与蔺相如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已成为街头巷尾耳熟能详的故事。俩人从误会到冰释前嫌,再到成为刎颈之交,俩人的友情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