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都说皇家无情 为什么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期的最终胜利者是司马家族。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终于走上了老东家曹操的路线,控制了曹魏的政权,最终得到了世界,让三家人回到了晋朝。然而,晋朝的建立是通过司马懿的祖父母和孙子孙女的管理成功的,这无疑花费了很多时间,曹操通过父子两代赢得了世界,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死后,司马家族的权力通过了司马师和司马昭,来到司马炎手中建立晋朝,那么司马懿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不上演兄弟之间的权力争夺呢?

[img]101636[/img]

在权力面前,自古以来,兄弟之间的斗争就经常发生,甚至是血腥暴力事件,如曹丕和曹植、杨勇和杨光、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承乾和李泰,甚至康熙晚年的“九子夺权”,尤其是三国时期的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曹操的继承人,可以说他们也互相伤害,也就是说,曹丕最终登上了王位,难道不是强迫曹植写七步诗吗?那么,在权力面前,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如何抵御权力的诱惑呢?

其中的原因,似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曹魏内部反对司马家族的政敌过于强大。

众所周知,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最终控制了政权架空皇室。事实上,政变的发动主要是由于辅臣之争。司马懿和曹爽都是辅政大臣,但曹爽把司马懿架空,用党羽控制了禁军。司马懿假装生病,避免了曹爽的怀疑。事实上,曹爽是曹魏朝廷的权臣。大臣们担心他篡权。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可以与反对曹爽的人合作,利用曹爽带皇帝曹芳崇拜的机会发动政变。在当时的臣子们看来,他们所做的就是像周波那样帮助国家。

[img]101637[/img]

通过政变,司马懿逐渐控制了政府,架空了皇帝。这种行为自然反对曹魏忠臣。最重要的是司马懿在政变发动后三年去世。司马氏兄弟的情况不是很好。政治形势不稳定。司马家族能否完全控制政权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他们不能控制绝对权力,就像曹操一样,他们怎么能更进一步呢?此时,兄弟俩的思想是朝着一个方向使用的。司马师掌权后,他们遇到了曹芳皇帝和中书令李峰等人要发动的政变。司马师杀了李峰等人,废除了曹芳皇帝,改立了曹尚。此外,镇东将军吴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出兵,甚至司马师的死也是文元带兵袭营;司马昭掌控后,镇东将军诸葛诞出兵。最著名的是“司马昭的心,路人都知道”,这是曹尚皇帝的暗杀。这些反对者的行为表明,司马家族的掌权在中国遭到曹魏臣民的反对。内部问题不断,兄弟俩不能反目成仇。

二是东吴和蜀汉外部的军事压力。

无论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时期,都来自敌对国家,即蜀汉和东吴的压力没有减轻,这使得司马师和司马昭必须注意外部压力。例如,司马师掌权后,吴太傅诸葛恪率领20万军队攻打合肥。司马昭掌权后,诸葛诞造反,吴派军队响应,蜀汉姜伟不断北伐。公元250年,姜伟北伐攻打陇右,253年,姜伟利用诸葛恪攻打合肥,出兵响应。254年,姜伟北伐出兵陇西,杀死魏将徐质。255年,他利用司马师的病危,与夏侯霸一起出兵打破魏军;可以说,当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掌权时,外患也非常严重。此外,内部还有非常强大的反对势力。兄弟俩总是有一个人守卫大本营。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兄弟们自然不可能反目成仇。

[img]101638[/img]

@ 司马师更好,司马昭无法动摇。

可以说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接班人,地位稳定。司马师是长子,司马昭在名望和智谋上是无法比拟的。就像明初朱彪和朱迪的关系一样,从司马懿对司马师兄弟的态度可以看出,在决定司马家命运的高平陵政变之前,司马懿只和司马师商量,隐瞒司马昭。据《晋书》记载:宣帝之将朱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即告之,既使人目瞪口呆,帝宿如常,文帝无法安席。

此外,兄弟俩对即将到来的政变有不同的态度。司马昭太紧张了,睡不着,但司马师一切都像往常一样。这种鲜明的对比无疑表明司马师比司马昭更冷静,司马懿会与长子司马师讨论重大事件。后来,他继承了司马懿的权力,当司马师控制权力时,他遇到了曹芳、李峰、夏侯玄等人的合谋暗杀。司马师的处理也很老,叛徒杀害,甚至杀害三个家庭,对待皇帝曹芳要求郭太后废除,改立曹尚;同样面对皇帝的暗杀,司马昭面对曹尚的反击,无论3721,直接杀死,两人反对不同,显然司马师的操作更可以接受。

第四,司马师死得早,没有孩子。

司马懿在高平陵战争后三年去世。司马师接管了司马懿手中的权力。可以说司马师此时处理内外事务非常老辣。司马师手中的政权进一步加强。曹芳皇帝在他手中被废除,但司马师没有儿子。最后,他不得不继承司马昭的儿子司马佑,虽然司马佑继承给了他的兄弟司马师,这意味着他与司马昭没有父子关系,但毕竟,血浓于水,司马昭即使想夺权,也要考虑自己的儿子司马攸。更何况司马师掌权仅四年多就去世了。这个时候司马师才48岁。我们都知道,对于此时的司马家来说,权力的安全交接是最重要的。司马昭接替司马师更稳定。司马昭虽然不如司马师,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参与政治,尤其是司马师外出作战。司马昭总是坐在中央。也就是说,司马昭显然比司马攸更合适。如果司马师没有这么早去世,当他完全控制了政权,也就是说,当中国没有政敌时,也许兄弟俩真的会反目成仇。

第五,曹家的前车之鉴。

司马懿家族获得曹魏政权,曹家建国时间不长。曹操的儿子可以说是为了继承人而战。曹丕和曹植分别有一群支持者。虽然曹丕最终获得了儿子的身份,但曹操儿子的斗争并没有停止。曹丕继位后,他们不信任甚至压制前政敌曹植。著名的七步诗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吗?当然,曹丕不允许他的兄弟控制自己的权力,这也导致曹家的权力被司马懿家族架空后,没有曹家宗室的有效反对。他们只是闲散的王子,没有士兵和权力。正是看到了曹魏的教训,司马师兄自然明白了自杀的后果。可以说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合作得很好,一个出去打仗,一个在家。

@ 司马师和司马昭之间有很多原因,尤其是内外政敌的贪婪。他们不能容忍兄弟俩的反目成仇,也不能完全控制政权。很难说所有的结果。只有当权力完全掌握时,兄弟们的反目成仇才会有意义。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在攻打隋朝时合作非常顺利,直到消灭国内各种分裂势力,他们才能走向彻底的分裂。事实上,这就是事实,此外,司马师的能力和威望都高于司马昭,司马师死得这么早。有了曹魏的教训,兄弟俩明白了合则两利的道理,自然就不会反目成仇了!


都说皇家无情 为什么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都说皇家无情 为什么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

  • 晋孝武帝司马曜,历史上被一个女人活活闷死。
  • 虽然这位皇帝是一位致力于国家事务、重用贤臣的君主,但他也是一位嗜酒如命的君主。可怜无辜的悲伤催促皇帝,因为他喝酒后开...

  • 解密:为什么三国中这三位文人的死被津津乐道?
  • 《三国演义》被称为“书中的老虎”。小说所蕴含的军事战略和人类生活哲学启发和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在这本书中,我们...

  • 司马懿擅权之谜:曹魏衰落始于曹丕成为接班人?
  • 曹操抛弃曹植,选择曹丕,到底是对是错? 有些人认为曹魏最终失败是因为曹操选择了错误的继任者。如果曹植最初选择曹植,情...

  • 解密: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是政治花瓶吗?
  • 公元239年,曹魏政权进入另一个政治周期,直到嘉平元年(249年)结束。在权力的游戏和重组中,一个女人也承受着难以忍受的...

  • 晋武帝立傻子为王子:司马炎为什么立傻子为王子?
  • 为什么司马炎把傻儿当王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两条白龙出现在弘农和池池两地,但晋国色。 几天后,大晋迎来了他的王...

  • 晋武帝司马炎是哪的人?晋武帝简介
  •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