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的故事,
“司马昭的心,路人都知道”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意思是司马昭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实际上来自魏武帝曹操的曾孙,魏的第四位皇帝曹尚。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自从曹家的曹爽被司马懿杀害后,他就成为了朝廷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正元的第一年(254年),司马昭的哥哥司马石废除了曹芳皇帝,并将13岁的曹尚改为皇帝。曹尚还年轻,国家事务只能听司马石和司马昭两兄弟的话。
哥哥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以将军的名义独占政府,踩上了曹氏皇族。看到司马昭的权力一天比一天大,朝廷里的许多大臣都站在司马家族一边。他们不断向魏帝曹尚写信,倡导司马昭的功德。魏帝曹尚别无选择,只好在甘露三年(258年)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表彰。
然而,司马昭坚持拒绝,总共拒绝了九次,这件事放弃了。在甘露五年(260年),大臣们更迫切地要加封司马昭为晋公。虽然曹尚很生气,但他仍然按照大臣们的要求发布了圣旨。司马昭认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根本不重视晋公的虚假名字。他再次拒绝了,说他永远不会贪婪于权力。
司马昭的虚伪完全激怒了曹尚。当时他才十九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与那些韬光养晦的皇帝不同,年轻而精力充沛的曹髦一心想要斩杀司马昭,以巩固自己的皇权。一天晚上,他把尚书王经、召侍王沈、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叫到宫廷里,然后愤怒地说:“司马昭的心,路人都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就会被司马昭废除。要和你一起杀司马昭!”
[img]89911[/img]
王经一直是曹尚的支持者。听了这话,他大吃一惊,赶紧劝阻他:“春秋时期,鲁国君鲁昭公对季氏的霸气不满,愤怒地讨伐季氏。结果呢?失败后,昭公先逃到齐国,再逃到晋国,被天下人嘲笑。虽然陛下对司马昭非常不满,但他在陛下即位之前就已经权倾朝野,现在更难动摇了。陛下,好好想想。你真的有力量摧毁司马昭吗?若意气用事,这不是为了治愈疾病,而是为了使病情更加严重。”
19岁的曹尚根本不考虑后果。他对王经的话充耳不闻,满不在乎地说:“这样怎么办?死了就死了,更别说不一定死了。“之后,他直接进宫起诉太后,只留下了王经、王沈、王业三个人,他们在原地呆得像木鸡。然而,王沈和王业早已与司马昭勾结。曹尚离开后,他们准备向司马昭报告此事,并计划将王经拉到一起。然而,王经对王沈两人的行为嗤之以鼻,拒绝与他们起诉。
紧急情况下,王沈和王业无视王经,迅速见到司马昭解释此事。司马昭听后,立即命令军队保护贾充,带领人们阻止他。贾充一走出门,就遇到了杀气腾腾的曹尚。曹尚手里拿着一把剑,让卫士们放手,否则他就会大开杀戒。虽然曹尚是个傀儡,但他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贾充的卫士担心伤害皇帝,所以他一步一步地撤退。
[img]89912[/img]
太子舍人成济是司马昭的心腹,也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看到曹尚离司马昭的府上越来越近,他急忙问贾充:“情况危急,该怎么办?贾充大声说:“司马公养你这么多年,正是为了让你今天挺身而出。到目前为止,还有什么可问的!贾充本想让成济挡住曹尚,没想到,勇无谋的成济竟然直接刺死了曹尚。曹尚死后,司马昭吓得脸如死灰。
成济是他的下属,成济杀君,那和他自己的杀君没什么区别。虽然司马昭实际上是最高领导人,但他永远无法承受这个杀人的名字。一旦这件事处理不好,世界就会大乱,无数人会讨伐司马昭。司马昭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邀请心腹陈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然后真诚地问:“现在,我该怎么办?陈泰说:“只有杀了贾充,才能感谢世界上的人。”
贾充跟随司马昭多年,司马昭不忍心杀了他,于是又问陈泰:“先生,你能再想一步吗?陈泰摇摇头说:“只能进一步,不能再退一步。司马昭想了想,还是不忍心杀贾充。@ 他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成济。成济自知难逃一死,于是跑到屋顶,对司马昭大骂不止。司马昭的卫士向屋顶射箭,成济躲不开,被活活射死。
司马昭想稳定局势,于是向郭太后解释说,他担心太后的安全,于是用警卫来阻止曹尚。而且,成济的行为与自己无关。郭太后没有实权,只好让司马昭把黑色说成白色。为了平息人们的愤怒,司马昭还剥夺了曹尚的皇帝头衔,不再被称为皇帝,而是被称为“高贵的乡亲”。这样,死的不是皇帝,而是高贵的乡公。然而,司马昭的伎俩只能欺骗自己,却不能欺骗世界上的人。
当曹尚被埋葬时,过去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看着曹尚的尸体,悲伤地说:“这是前几天被杀的天子啊。说完,大家都忍不住再看了,捂着脸哭了起来。曹尚安葬后,司马昭不敢自立为帝。他继续把曹氏奉为正统,把14岁的曹壮改为皇帝。与曹尚相比,曹壮更像是个傀儡。当时,朝廷的大臣们只是司马昭马,很少有人听曹宏的命令。
[img]89913[/img]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在处理好父亲后,立即强迫曹宏禅让位,登基称帝,即晋武帝。曹宏让位后,晋武帝封他为陈留王,让他去封地安度余生。太安元年(302年),曹宏在封地去世,享年58岁。
参考资料:
【《晋书》、《三国志·三少帝纪》引用《汉晋春秋》
司马昭的心是什么? 为什么司马昭臭名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