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谁提出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如何实施的?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想释放中山的旧恨,于是派庞涓将军进攻。这座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征服。后来,赵国乘魏国丧候机占领了中山。魏将军庞娟认为中山只是一个弹丸之地,离赵国很近。与其直接打赵国都城邯郸,不如解除旧恨,一举两得。

魏王从此开始,欣然如霸,即拨500辆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在紧急情况下,赵王不得不向齐国求助,并承诺解围后将其送给中山。齐威王答应,让田忌为将,并用从魏国救出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熟悉用兵的方法。魏王用很多钱雇佣了他。当时庞涓也在奉魏。

庞娟没有孙斌那么有意识,害怕自己的善良,所以他用毒刑杀死了孙斌,打破了孙斌的脚,在他的脸上刺伤了字,试图让孙不能走路,羞于见人。后来,孙斌假装疯了。幸运的是,齐使者帮助他逃到了齐国。这是关于庞娟和孙斌的一件旧事。

此外,当田忌和孙斌率兵进入魏赵交界处时,田忌想逼近赵邯郸。孙斌停下来说:“我们不能用拳头打架,也不能用拳头打架。我们不能参与战斗。为了平息纠纷,我们应该抓住关键,利用虚假趋势。只有受到限制,双方才能自然分开。如果我直攻魏国,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邯郸之围就会自解。在伏击庞涓归路的中途,我们的军队将被打败。田忌按计而行。”

果不其然,魏军离开邯郸,在回归的路上陷入伏击,与桂陵齐战。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解决。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故事。在接下来的十三年里,齐魏之军再次在战场上相遇,庞涓复再次陷入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后自杀。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这个典故是指用包抄敌人的后面来迫使它撤军的战术。


谁提出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如何实施的?谁提出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如何实施的?


  • [围魏救赵]不解赵国之围?历史上[围魏救赵]的真相是什么?
  •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打卫国,先后攻占卫国富丘和漆地。卫国是魏国的盟友,所以魏国决定教训赵国。魏惠王派庞娟和宋卫国的几...

  • 春秋战国: 除[围魏救赵]外, 还有[围魏救韩]
  • 在桂陵战役中,魏国虽然输了,但实力并没有大大削弱,仍然保持着霸主地位。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年,它与韩国联手,击败了齐国。...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二计划魏救赵
  •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这个指的是围攻魏国的都城来拯救赵国。现在用包超敌的后方强迫它撤军的战术。 【原典】 敌不如分敌,敌阳不...

  • 谁是围魏救赵战法的最初设计师?孙膑不是别人
  •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战例,被列为36个计划之一,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和广泛采用。作为一种战术,后人的“围点救援...

  • 春秋战国时期,魏救赵是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 战国时期,第一次中原大战爆发。首先,商鞅变法后,秦军攻打了魏国和韩国的两座城市。当双方都处于僵局阶段时,赵国也开始采...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简介,它来自哪个典故?
  • 分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与其分敌,不如分敌: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试着分散它,然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