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与其分敌,不如分敌: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试着分散它,然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再打击敌人虚弱的地方。敌阳:敌人的正面。敌阴:敌人的侧面、背面或弱点。
[img]49501[/img]
【按语】
治兵如治水,避锋如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因此,在救赵的时候,孙子说田忌说:“夫解乱纠纷的人无法控制,救援人员无法控制尖锐的人。①。批亢捣虚②,形格势禁③,自己解耳。"
按语注释:
①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卷:司马贞《索隐》:“说解杂乱,当善用手解之时,无法控制卷。,即拳也是。控制者,引也。”
②批亢捣虚:批,用手击;亢,和“话”一样,也就是咽喉,比喻关键。捣,攻击。空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关键,乘虚而入。
③格格势禁:格格、局限、阻碍。禁止、禁止、控制。格格势禁,即“格格格禁”的分装句。是指情况或情况受到阻碍和遏制。
[img]49502[/img]
【解义】
应对兵事就像治水:势头锐利的要避开锋芒,比如用疏导方法分流;势头弱的要乘虚堵,比如用筑堤堰的方法截流。因此,当齐国救助赵国时,孙子对田忌说:“如果你想解开纠缠不清的东西,不要用拳头;如果你想拯救正在战斗的人,你不应该直接参与面对面的战斗,而应该选择敌人的关键和弱点进行攻击,这样战斗的情况就很难被抑制和进展,那么战斗就会自行解决。”
【出处】
看到“孙斌救赵”的故事。桂陵之战:战国时期,周显王围攻赵都邯郸15年(公元前354年);第二年,赵向齐求助。齐王命令田忌和孙斌率军救援。孙斌认为魏以精锐攻击赵,国内空虚,于是引兵攻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他诱使魏将军庞娟回应战争。孙斌再次伏击桂陵(今河南长垣),击败魏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简介,它来自哪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