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渊之盟是什么意思?(chán)经过多次战争,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间的一次盟约。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劝阻,勉强到禅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并在禅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怕敌,一直主张和解。首先,他通过降辽老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然后派曹到辽营谈判。12月(1005年1月),他与辽签订了和约,规定宋每年给辽岁币银10.2万、20万。因为禅州在宋代也被称为禅渊郡,所以历史被称为“禅渊之盟”。
此后,100多年来,宋辽之间不再有大规模战争,礼尚交流,使者勤奋。双方共使用380次。辽朝边境发生饥荒,宋朝派人到边境救济。宋真宗崩溃的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藏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都沾了眼泪”。
禅渊之盟结束:禅渊之盟结束后,北宋边境雄州(治河北雄县)、霸州(治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立了疑场,开放交易。北宋的瓷器制作和印刷技术传入辽宁。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丝织物等交换辽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交易也很发达。在内蒙古和东北辽代古城和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宋代制造的瓷器、漆器、铜钱等文物,这些文物通过贸易流入辽朝。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寇准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的怀疑。
不久,宋真宗贬低他出朝,任命妥协派王钦若为宰相。这样,宋朝就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辽也发生了变化。1009年,萧太后和韩德同年死亡。第二年,辽和高丽发生了战争。随后,辽政权内部开始分裂,辽再也无法大规模向南繁荣。禅源联盟后,宋辽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只有两次重要的谈判。
一次是1042年(宋仁宗庆历两年),辽利用北宋与西夏作战的机会勒索北宋的土地。北宋增加了10万两银币和10万丝绸。另一次是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利用北宋在山西边境修复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放弃一些土地。
禅渊之盟是什么?禅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