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渊之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率领军队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在禅州(濮阳)城下用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
[img]45662[/img]
然而,由于自身原因,辽国很早就通过降辽老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同意议和,并派曹到辽营进行谈判。12月(1005年1月),他与辽达成和平协议: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给辽岁币银10.2万、丝绸20万,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由于禅州(河南濮阳)在宋代也被称为禅源县,因此历史上被称为“禅源联盟”。
禅渊之盟的影响
积极
1、宋辽战争结束25年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生育繁息,牛羊被野,白人(白发老人)不知道如何战斗”。
2、宋代节省了巨额战争费用。岁币(30万元)的支出不到用兵费用(3000万元)的1%,避免了多年来重兵守边造成的过度兵役和朝廷税收压力,以极低的成本换取了战争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促进宋辽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族融合。
[img]45663[/img]
消极
1.禅渊之盟后,宋代真宗、仁宗、英宗“忘战去兵”,禁军和京师军“武备都废”,只剩下军队;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除在外,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控制权,王钦若和陈尧老深受青睐,导致庆历增币。
2、与此同时,100多年没有发生重大战争,这直接导致了宋辽双方的军备松弛,后来被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不得不向西迁移,在西域建立西辽。宋朝也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大量土地,被迫成为金国的大臣。
禅渊之盟是如何签署的?对宋朝有什么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