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藩镇四起,李唐王室延续了近300年,终于凉了。公元904年,唐昭宗被朱文俘虏到洛阳,后来被朱文的手下刺死。唐朝真的很酷。从那时起,中国已经进入了几十年的混乱时期。经过梁、唐、晋、汉、周五的朝代,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加入了皇袍,建立了北宋。最后,在北宋手中,中原再次统一。
[img]683690' />
然而,统一后,北宋并没有停止。在后晋石敬堂手中,曾经属于中国土壤的燕云十六州被皇帝割让给了他的契丹爸爸。为了夺回以前的故土,宋太祖和宋太宗兄弟打了几十年。在宋真宗手中,宋辽战争持续了25年,双方都不想战斗。很多人认为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好,但在北宋初年,宋朝的战斗力仍然可以与辽国有来有回。最后,在公元1005年,双方爆发了禅渊之战。后来,北宋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但他们仍然选择在禅渊之盟中为辽国年年纳贡。为什么?
[img]683691' />
@ 要搞清楚,北宋和辽国在禅渊之战中没有人赢。虽然历史上说北宋赢了,但如果你仔细看这段历史,你会发现禅渊之战的结束其实是非常荒谬的。公元1004年,辽国圣母萧太后和辽圣宗御驾亲征,试图与北宋进行决战,而决战的地点是北宋国都开封。但不想,一路上北宋军民反抗异常激烈,后来误打误撞到了今天的濮阳。北宋朝野已经惊动,可不,都到了家门口。这时,宋真宗怂了,想撤,向唐玄宗学习去四川,但继赵普之后,北宋第二位名相寇准力排众议,说:辽国御驾亲征,我们也御驾亲征。
[img]683692[/img]
于是宋真宗被拉到了禅州。北宋军民一见皇帝来,立刻士气大振。辽军瞬间被北宋几十万军队包围,辽军主将萧挞也被杀。萧太后娘一合计,这样就要崩溃了啊,我们一个人深入,本来就犯了兵家大忌,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难道就不会死在这里吗?于是辽国的两位主人也怂了。那就谈判吧。宋真宗一听到谈判,就很高兴,不顾宋军的有利形势,立即与辽国握手言和。于是双方签署了宋辽之间的禅渊之盟,两国成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十万银,丝绸二十万,称为岁币。此后,宋辽两国维持了数百年的和平。
[img]683693' />
归根结底,禅渊之盟北宋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萧太后的母亲本可以被困在禅州,但宋真宗必须和解。后来,他不得不每年给辽国钱和东西。虽然他名义上被打败了,但这只是一盘和国际象棋。燕云十六州没有回来,大量的钱也出去了。但话说回来,这30万银丝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北宋其实并没有亏。宋辽战争的本质是石敬堂割出的燕云十六州,而北宋则以治权换主权,只是从辽国手中夺回了关南十县的治理。北宋名相寇准说,白银和丝绸不超过30万匹,其实只是关南十县一年的税。
禅渊之盟的历史意义不在于谁输谁赢,而在于辽宋人民终于得到了百年的和平。
北宋打赢了禅渊之战。 为什么还选择辽国年纳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