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通常被称为“风车之国”,荷兰是欧洲西部只有1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它的真正国家叫做“尼德兰”。“尼德兰”意味着低,“兰花”意味着土地,一起被称为“低洼国家”。荷兰三分之一的面积只比北海高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这真的是一个真正的“尼德兰”。
荷兰位于地球上流行的西风带,一年四季都在吹西风。与此同时,它靠近大西洋,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气候国家,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海陆风。这为缺乏水力和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良好的利用风力的补偿。
荷兰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一开始,风车只用于磨粉等。16、7世纪,风车对荷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时,荷兰在世界商业中占主导地位,从各种水道运输到风车加工,包括:北欧国家和波罗沿海国家的木材、德国大麻和亚麻、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郊区,有许多风车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
随着荷兰人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发展,风车在这个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当地潮湿多雨、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对风车进行了改革。首先,风车配有活动顶棚。@ 为了迎风,他们在滚轮上安装了风车的顶棚。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风车(如左图)。
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几层楼高,风翼长20米。一些风车,由整块大橡木制成。18世纪末,荷兰约有12000架风车,每辆风车马力6000马力。这些风车用于碾压谷物、粗盐、烟叶、榨油、碾压羊毛、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积水。正是这些风车不断吸水排水,保证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和人为鱼龟的威胁。
自20世纪以来,由于蒸汽机、内燃机和涡轮机的发展,依靠风力的古代风车一度变得暗淡,几乎被遗忘。然而,风车利用自然风,没有污染和耗尽的危险。它不仅被荷兰人民使用,而且已成为当今新能源的一种,深深吸引着人们。
目前荷兰有2000多架风车。荷兰人非常喜欢他们的风车,经常在民歌和谚语中赞美风车。风车的建筑总是尽量打扮得漂漂亮亮。每逢盛大的节日,风车都会被花环包围,挂着由国旗和纸板制成的太阳和星星。
在中国,风车的使用历史很早。辽阳三道壕东汉晚期的汉墓壁画上画着风车图案。这说明风车在中国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明朝开始用风力水车灌溉农田,出现了用于农副产品加工的风力机械。
在埃及,你也可以看到古代风磨的遗留物。今天保存的一些磨石表明,它是由大约2000年前造成的。这样,东方国家的人民就在古代利用风为他们工作。
在欧洲,第一架风车大约出现在公元八世纪。到19世纪,风车的使用达到了全盛时期。据记载,不仅荷兰有1万多架风车,美国农村也有100多万架风车。直到本世纪初,多风丹麦仍有10多万架风车。风车广泛应用于英国、希腊等岛屿国家的农村地区。在一些动力资源不足、交通不便的草原牧区和沿海岛屿,仍用于抽水灌溉、碾米磨面、粉碎饲料或驱动小型发电机照明。
为什么荷兰被称为风车之国?风车之国是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