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误读长征这个词:长征只有在进入四川后才被命名

“红军一送下山,秋雨绵绵,秋风寒绵。树梧桐叶落尽,心中忧愁万千……”

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有人会想到“十送红军”的歌曲,以及村民为部队送行的动人场景。事实上,这首江西民歌描绘的场景并不是从长征开始的。只有少数领导人知道当时突破的决定。为了避免暴露意图,军队没有向指挥官、士兵和群众解释要出征,他们也选择在夜间不打扰人民。国民党当局在长征开始后半个多月才知道主力红军已经离开。

为什么要严格保密长征这样的重大战略行动?这个决定是如何制定的?

“姓朱的毛字赤匪,江西人也”

《长征组歌》的歌词是“战略转移到远方”,红军放弃了根据地远征。离开辛辛苦苦创造的根据地,干部战士都心情沉重。1934年夏天,毛泽东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时,曾写过《清平乐》会昌,其中“士兵指南粤,更郁郁葱葱”两句话,表达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面临危机的担忧。

自1927年秋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创立了根据地。1929年初,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压制,井冈山衣食无忧,毛泽东和朱德率部突破东进赣南和闽西,“红旗跳过汀江,直接下龙岩上杭”。到1930年,中国最大的中央苏区终于开放了。全盛时期,中央苏区有21县300万人口,中央红军近10万人口。1931年11月7日,赣南瑞金市还举行了“开国大典”,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从此,“毛主席”一词传遍世界,“朱毛”也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的象征。因为国民党整天喊着“消灭朱毛”、许多封闭地区的士绅认为“所谓朱毛人,姓朱名毛,字赤匪,江西人也”,“铲平江西赤匪”。

[img]84399[/img]

在井冈山与中央苏区斗争成功的影响下,鄂豫皖、湘鄂西、川陕边、湘赣、湘鄂赣等地也创建了苏维埃地区和红军。苏区总人口近1000万,主力和地方红军最多近30万。

然而,自1931年以来,党内出现了复制苏联教条“左”的错误指导,国民党当局全力“镇压共产党”,南方革命根据地逐一丧失。1933年以后,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政府在上海难以生存,迁往瑞金。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左”政策。结果,敌人的围攻无法打破,不得不突破,寻找新的立足点。

长征开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直与中央红军一起行动,并在途中发表声明。虽然政权只剩下几个文件箱,但它的存在象征着革命的红旗。直到长征结束,中国共产党才取消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迎来了全国抗日战争团结的局面。

犹豫了半年,仓促决定突破

中央红军突破的初步讨论始于1934年春夏之交。当时,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完全被动,失去了中央苏区北门广昌城。外国顾问李德对粉碎“围剿”失去了信心,并提议转移给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博古召集中央书记处开会研究,决心是否转移。

此时,中共中央的组织关系仍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因此莫斯科的请求是否可以在5月份转移。7月,共产国际同意转移,但希望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情况是否能逆转。此时,军队派出6000名红七军团前往福建、浙江和安徽,让湖南和江西边境的红六军团离开根据地到湖南西部。用周恩来的话说,“一路探索道路,一路调整敌人。

9月,共产国际得知红军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谈判取得一定进展,致电希望再坚持一段时间。10月初,中央政府得知蒋介石将启动“铁桶计划”,以包围中央红军,并决定迅速开始突破。

革命军委于1934年10月发布的长征命令

临时中央负责人在犹豫不决时片面强调保密,政治局也没有开会研究放弃中央根据地这样的大事。根据周恩来在延安整风时的回忆,他准备出发时,只有博古、李德和他组成的“三人组”召开了两次会议,政治上由博古和军事上由李德组成。周恩来只负责监督计划的实施。大多数其他领导人直到红军出发才知道。广大军民缺乏远征动员,主力红军的突破行动大多被认为是在附近打一些运动战,会回头,导致出征和留守缺乏准备。

国民党将领透露总攻计划

1934年秋天,国民党“围剿”军采取了一步推进、立即建造碉堡、然后推进的方式,将中央苏区压缩到只剩下七个县。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10万红军被50万红军部署在赣州阵地

敌人被困在方圆只有100多公里的范围内。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将军会议,部署了德国顾问赛克特协助制定的“铁桶计划”,决定在中央苏区四面进一步建造碉堡,形成铁桶包围圈,11月发动总攻,彻底消灭中央红军。

此时,国民党广东部将领莫雄正担任德安地区的专员和安全指挥官。他与中共地下组织有情报关系。他周围安排的项目和年份是中共中央特别部门的派遣人员。9月下旬,莫雄在参加军事中央红军突破四条封锁线向湘西转移示意图会议后,立即通知项目和年份。项和年扮成教书先生,带着四本学生字典,用特殊药水复制“铁桶计划”的关键点,伪装成乞丐潜行通过封锁线,花了六天时间到达瑞金,并向老上级周恩来报告了这一重要的敌意。

面对即将到来的敌人总攻,中央苏区经过一年的持续作战,极难消耗人力物力。其余狭窄的地区,如陈毅所描述的“穿梭标准可以刺穿”,临时中央政府终于下定决心迅速突破。至于突破的方向,考虑到北方是国民党中央军队的重兵,东南靠近大海很难旋转。只有向西,才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当时,红二六军团正在向湘西开辟根据地,可以作为回应。10月初,周恩来利用广东军阀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派代表秘密谈判,达成“必要时假道”协议,即在赣粤交界处放开缺口。在这种有利条件下,临时中央决定在10月中旬将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军1、3、5、8、9军团86万人组成野战军,突破西征。

越走越远,西征终于改名为长征

从10月12日到21日,从赣南县和福建长汀出发的红军分路通过于都河边临时搭建的浮桥,日夜行驶防敌机和侦探。在黑暗中默默前进的队伍中,刚刚患有疟疾的中国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被担架抬上了反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宣传画路。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行李只有两条毯子和一件绒服,枕头的包袱里有几件内衣。

虽然中央红军的成功突破钻出了蒋介石的“铁桶”,但他们退出了基地,陷入了无后方作战。预定的西征越走越远。进入四川后,中共中央终于改名为“长征”。


误读长征这个词:长征只有在进入四川后才被命名误读长征这个词:长征只有在进入四川后才被命名

,,

  • 为什么成吉思汗要开始西征?横扫欧洲背后的秘密
  • 有人说,12世纪的蒙古族作为草原游牧群体,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有人说蒙古铁骑只会战争抢掠,造成巨大破坏。这可能有一定的...

  • 解密:为什么蒙古军队在西征过程中能够无敌?
  • 一、蒙古人强烈的征服精神 蒙古人的战斗力首先来自于他们强烈的征服意识。蒙古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征服意识和尚武精神的民族之...

  • 长征背后的桑植[守望女]:家庭成员为革命付出了很多代价
  • 湖南、江西、湖北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贡献最大的三个省份。此外,江西兴国县、湖南桑植县、湖北红安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

  • 长征数据统计:到达终点的人数为出发人数的1/12
  • 周游记忆参与拍摄《七千俘虏》,白崇禧亲自在桂林指挥。他命令廖磊率领的第七军跟随红军,相距40华里,一路送红军到贵州省。 ...

  • 红四方面军清点战利品趣闻:鞋油被误当罐头吃
  • “三次进攻战役”是指1933年8月中旬至10月底,红四方面军向四川军阀发动的“仪(陇)南(部)战役”,以巩固川陕边苏区、“营(山)渠(...

  • 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有三次西征?什么是隐藏的?
  • 蒙古的西征给西亚和东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为灾难。蒙古铁蹄征服近3000万平方公里,是游牧民族最辉煌的时期,而南宋的蒙古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