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进攻战役”是指1933年8月中旬至10月底,红四方面军向四川军阀发动的“仪(陇)南(部)战役”,以巩固川陕边苏区、“营(山)渠(县)战役、“宣(汉)达(县)战役”。我空军第四师师长方子翼将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当时在红三十军89师264团政治处担任团委书记(青年干事),全部参加了这三次进攻战役。老将军曾经向作者回忆过当时的情况,现在整理如下,供读者使用。
战前形势
1932年10月,红四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同年12月至1933年2月初,四川陕西边苏区以通江、南江、巴中三县为中心,依托大巴山。2月中旬,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被任命为川陕边的“剿匪”监督员,试图在红军不稳定的基础上消灭红军。对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利用山高路险的有利地形,逐步消耗敌人,有计划地撤退。在收紧阵地的同时,集中部队果断反击。战斗结果,红军歼灭敌人2万多人,缴获步枪8000多支,机枪200多支,迫击炮50门,川陕苏区人口扩大到200多万。红四军从四师扩大到四军(红四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红三十一军)。
四川各军阀目睹了田颂尧的惨败,震慑了红军的声望,各守势力,力求保护自己。虽然刘翔最强大,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镇压土匪”总司令,但他坚持“先安川后镇压红军”的原则。他的军队用来对他的叔叔刘文辉进行“家庭混战”,短期内很难发动对红军的进攻。
[img]19955[/img]
结束“徒手”生涯
仪陇和南部的两个县都位于通南巴苏区的南部,这是田颂尧的领土。在“三路围攻”失败后,田颂尧将主力撤退到嘉陵江西岸进行防守。江东仍有几个团。如果他们不拔出敌人的苏区,他们就不会平静下来。同时,为了解决苏区200多万人没有盐供应的问题,我们还必须获得敌占区的盐井。
当时上级决定以红九军为主攻仪南战役,红三十军和红四军部分部队配合。战役于1933年8月12日开始,我军分三条路,先迅速清除敌前哨。22日攻占仪陇城后,26日占领嘉陵江东南部所有地区。到27日,仪南战役胜利,持续了16天。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歼灭了3000多名敌人,支付了1000多支枪支,拔出了田颂尧在江东的“楔子”,占领了仪陇县,占领了100多口盐井。
当时,方子翼将军所在的264团有1000多人。以下人员均为四川新兵。除了少数人有匕首或自己的杀猪刀外,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只拿一把农具或一根棍子。其余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徒手的,因此被称为“徒手部队”。他们的部队被充当为“战斗预备队”,但他们也参加了战斗,并取得了成果:8月22日进攻仪陇城时,在方子翼的带领下,二六四团的徒手部队冲上去,在敌人逃跑的时候追赶敌人的一个营地。这群国民党士兵甚至没有一个人敢回头放枪,都举手投降。方子翼部缴获200多支步枪,除上缴外,每班分2支,终于结束了部队的“徒手”生涯。
红四方面军清点战利品趣闻:鞋油被误当罐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