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

历史大师陈寅恪在《记唐代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指出,李唐皇室始于关陇集团,婚姻中的择偶对象最初自然更关心关陇集团;武则天入宫是一个大转折点,标志着山东集团成为李唐皇室的婚姻对象,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适应了大唐帝国的统治。这个婚姻集团在最高统治核心层的100多年里,也是唐代文治武功的巅峰。安史之乱后,集团势力衰竭,随之而来的是李唐中央政权失去了统治全国的实际能力。

这个著名的历史案例的实际意义远远超出了唐代政治史研究的门槛。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几乎每个朝代都存在“一荣一损”的婚姻集团,就像李武韦杨一样。在君主制下,任何皇家集团都试图通过婚姻的纽带笼络或依靠一个或多个可靠和强大的力量集团,为一个姓氏的国家拥有更广泛和坚实的政治联盟基础。

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

如果历史上中原王朝经常与陈寅恪揭露的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建立政治联盟,那么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封建王朝往往以婚姻制度的形式形成一个持续稳定的婚姻集团。他们立后妃不必外求,只在后人中选择。这种婚姻形式的后妃制度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从人类婚姻形式进化的角度来看,世界婚姻制度显然有民族婚姻制度的遗产,即这个家庭的男性配偶必须来自另一个家庭的女性。显然,这种世婚制往往与这些少数民族王朝不久前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门槛密切相关。从政治统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皇室迫切需要加强与自身利益有关的部落的政治联盟,扩大和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为了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洁,王朝继承人不允许参与统治民族的血统。

世婚制是一种交换婚姻的方式。西周时期,姬和姜就世结婚。周天子的妃子一定是齐国的女儿,已经确定了这种婚姻制度。但秦汉以后的汉族王朝,甚至十六国、北朝的少数民族王朝,实行严格的世婚制并不少见。唯辽、金、元、清四代保存下来的帝王后妃世婚制记载比较丰富。其中,辽代的世婚制度最为典型,其次是金元。满清入关前只有强烈的世婚倾向,但没有建立严格的制度。

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

辽朝以契丹族建国,因突厥老称皇后为“可敦”,契丹语为“特里简”,尊称“调解”。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立的过程中,他的妻子淳钦皇后的律平出身于一个大家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既能制定战略,又能与鞍马作战。她的儿子辽太宗说:“太后族大,像古柏之根一样不可移动。“阿宝机必须依靠后人,立国之初就规定,王族只与后人通婚,其他部门不得特许,不得与二人结婚。阿保机仰慕汉高祖刘邦,便以刘姓推崇耶律氏,后人与汉相国萧何相比,便赐后人为萧姓。契丹族的萧姓包括乙室氏和拔里氏,或许是述后父亲和母亲的前夫之族二帐所。因此,辽朝一代的后裔大多来自萧姓,并代代担任宰相;契丹公主也与萧姓结婚,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婚姻集团。这样,皇后的婚姻就与君臣政治联系在一起。

当然,辽朝只有皇后必须选择萧姓。至于妃子,也有异族异姓的人偶。例如,辽世宗甄妃是五代后唐的宫人,是世宗即位前与父亲太宗南征时俘虏的。这一年她已经41岁了,也许她的美貌还是挺受欢迎的,世宗即位后,还曾立为皇后。甄氏成立后,《辽史》和《契丹国志》的《后妃传》都有记载。但《辽史后妃传》还说,天禄末世宗册立述律后弟萧阿古只有女儿为后,《辽史世宗纪》系此事于天禄四年(950)。萧氏与甄氏同死于察割内乱,一后健在,更立一后,其中一定有原因,可惜《辽史》没有载其详。而《辽史后妃传》第一列甄氏名称只是妃子,或在萧氏登记后被废除。至于甄氏册后不见于本纪录,大概是因为这个举动有违旧制。由此可见,这个特例最终服从了以萧氏为后的通则。

金代规定,完颜皇室不与普通人通婚,但其世婚制的后裔范围比辽朝广,但仍有具体的部族限制。《金史后妃传》指出:“国朝的故事,都是徒单、唐括、蒲察、懒、仆散、维石烈、乌林答、乌古论之家,世为婚姻,婚后尚主。据《金史徒单铭传》报道,裴满氏与现代皇室完颜氏通婚。所有这些姓氏都是女真贵族,“天子结婚后一定要结婚,公主结婚后一定要结婚”。金代皇室世婚姓氏多于辽代,死后追尊为皇后,偶有汉人或他姓。出身监户的金章宗有宠妃李师儿。金代凡在战争中被俘或有罪的妇女,被选入宫监,并被罚为奴隶。李师儿是宫监中的丫鬟,这是人最不屑的身份。但她聪明,善解人意,读书善书,能诗善文,最受金章宗青睐。在即位之前,章宗元配已经去世,中宫虚位多年。章宗打算让李师儿成为中宫的皇后,但大臣坚决反对。台湾建议,章宗也爱她,不能帮忙,所以她不得不被封为元妃,她的名字仅次于皇后。这也说明,金代帝王正式册后,只能在规定世婚的女真贵族中选择。张宗时期,汉化加速,他命诸王选民家女子,广生继承。因此,宣宗纳汉族王氏姐妹为妃,即位后,将妹妹立为皇后,赐姓温敦氏,也算是他对世婚制度的一种灵活性吧!

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

成吉思汗起兵统一诸部,建立大蒙古国时,依靠弘吉拉部落,不久就立其女儿台旭真。据说当时他和这个家庭开了联合世界的誓言,曾约定:“弘吉拉,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因此,蒙元诸后多出于弘吉拉氏。蒙元实行多后制,皇后虽然也有其他姓氏,但按制度,正后必须是红吉拉氏。然而,这一生婚姻制度的原则在实施上似乎没有辽、金那么严格,比如窝阔台汗的皇后就是马真氏,而元英宗皇后也是启烈氏。

满清入关前,爱新觉罗皇室基本实行满蒙联姻。这两个民族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交错,民族习俗一般相似,政治目标基本相近。然而,蒙古有许多部落,有些部落在利害休戚时与爱新觉罗发生冲突,甚至相互作战。因此,在满蒙联姻中,一些蒙古部落是其稳定的通婚对象,如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其中许多后妃出生在清初。据《清史稿后妃传》报道,清太祖有一妃,清太宗有二后四妃,清世祖有二后二妃,均来自博尔济吉特氏。在清初结婚的61位公主中,有31位嫁给了博尔济吉特。可以看出,在入关前和清初,满清爱新觉罗皇室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结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婚姻集团。虽然这种满蒙婚姻不足以称之为严格的世婚制,但仍有类似的倾向。清朝入关后,这种政治婚姻逐渐淡化。在清朝圣祖后来皇帝的后妃中,博尔济吉特显然没有优势,这与清朝统一全国后妃的对象扩大到整个满族、蒙族和汉八旗女性有很大关系。

归根结底,无论是李武韦杨婚姻集团,还是辽金元清的世婚方式,都是一种一荣一损的政治婚姻。对于君主国家来说,这种婚姻有时可能在巩固政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时可能会带来削弱统治的负面因素,可以说既有利益,也有灾难和祝福。对于参与这种政治婚姻的后妃来说,这只是加强联盟的筹码和任人摆布的棋子。她们的经历与以其他方式拖入政治婚姻的后妃的命运基本上是一样的。君主政体下后妃制所固有的不人道、不人道,对所有后妃来说都是无计回避的。


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

,,,

  • 揭示中国古代佛教传承的推动者:佛教皇帝
  • 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的王子。他看到了世界上的苦难,最后出家修道。佛教从西汉传入中国,早期在上层皇室...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