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公务车发展史:马越官越大

公元前521年,孔子得意门生颜回去,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为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孔子最受好评的一个,孔子不仅称赞他“好学”,还承诺“仁人”。

在追悼会现场,孔子还没有从悲伤中恢复过来,颜回的父亲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先生哀悼改变。为了表达你的悲伤,你能把你的车改造成棺材来埋葬颜回吗?”孔子停止了悲伤,回到了现实:“如果我不开车,我怎么能和医生交流呢?”

这不是虚构的,而是真的。从先秦开始,诸侯公卿就以骑马车为标志。在中国古代,官员的交通工具是第一辆牛拉车,然后是马拉车。后来,它被改成了人们举起的轿子。直到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才上台,坐公共汽车而不是轿子。当时,汽车两侧都有踏板,每个车站都有两名带着盒子和枪的保镖,他们在市场上大摇大摆。汽车的优缺点与权力的大小成正比。车越好,权力越大。车一般,权力一般。没有车可以坐的人自然没有权力。他们不得不垂手站在路边,吃汽车卷起的灰尘和废气。

自古以来,虽然汽车只是官员的交通工具,但它也是地位的象征。只要你戴上乌纱,你就不能排除你对汽车的关注。就连孔圣人也逃不出公交情结,其他屁官也是如此。

虽然官员允许有公务车,但为了限制官员超标、私用车等公务车的腐败,历代王朝将通过发布《舆论服务志》(舆论,即汽车,即战车、轿车和汽车)来规定官方公务车的配备。也就是说,详细规定了什么级别的官员和他们喜欢什么级别的汽车。

中元六年,西汉景帝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最成型的官车使用规定:一是不同官员驾驶的马数不同,马越多,官爵越高;第二,公交车的装修体现了等级差异。第一,也就是车厢两侧用来遮挡灰尘的屏障。如果官方产品超过600块至1000块,左侧可以漆成红色,如果超过2000块,两侧可以漆成红色;第二,车辆上避雨遮阳的盖子。平民只能用青布盖住,官员用白布盖住200石以下,用肥皂布盖住300石以上,用肥皂布盖住千石以上。因此,车盖与冠服合称为“冠盖”,也成为仕宦的代称。我们所说的“冠盖云集”,类似于很多官员开会把车停在一起的感觉。

尽管各王朝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历史上各种公共汽车的腐败经常发生。

魏毅公当国,政治腐败。就连他的宠物也乘坐了高级官员的宣传车,群众非常不满。当狄人攻击卫兵时,每个人都冲走了,说让你的宠物去战斗。可以看出,当时关于身份和等级的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南北朝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许多君主和人民高度赞扬“魏晋风度”。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追求个性化。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官方车辆使用最多的时期。例如,宋文帝喜欢乘坐羊拉官方车。羊力量小,体格虚弱,无法与马和壮牛相比,但当时被认为是有品味的;南北朝宋的右光禄医生颜延志经常选择一些老牛和病牛在街上游荡,拉着一些笨拙而奇怪的汽车来展示他们的卓越;南北朝宋将军沈庆志经常乘坐一辆叫做“猪鼻无序车”的奇怪车,每次他赶上朝贺,这些在当时被认为是潇洒的表现。

在《明史·奸臣传》中,与严嵩勾结、总理全国盐政、发大财的都御史严茂卿说:“性奢侈,文锦被厕床、白金饰溺。岁时馈遗严氏及诸权贵,不可胜记。按部,经常和妻子一起行走,制造五颜六色的舆论,让十二个女人走在路上。“据说,根据祖先的规定,四人以上抬轿子的人将受到纠劾,但严松的死党不仅举轿子的人数是指数的六倍以上,而且残忍地使用女性。在他结束之前,谁能对这种荒谬的行为做出贡献呢?

万历首辅张居正回家哀悼。他坐在世界上最大的轿子里,这也是对这一政策规定的极大讽刺。

张居正这次返乡之旅,真的很壮观:元辅的轿子要三十二个轿夫扛,内分卧室和客房,还有两个小男孩在内侍候。在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枪手,是总兵戚继光派来的,而鸟枪在当天还是时髦的火器。可以想象,张居正的轿子有内外套房、随务员和厨房厕所。据估计,它应该比现在17个座位的考斯特大。因此,必须使用32个轿子来抬起。恐怕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轿子之一。

张居正从北京到江陵,行程1000多里,“五步一井,清路尘,十步一庐,准备茶灶”。为了让这辆巨型无霸式轿车畅通无阻,有的道路要拓宽,有的桥要加固,劳动人民要打扰官民。

在古代,由于官方车辆的公私使用没有规定,一旦工具分发出来,就完全由主管官员个人安排,成为绝对的私人用品,容易鼓励腐败和奢侈的氛围。明清时期,坐八抬大轿泡酒楼、逛妓院的官员并不少。与此同时,古代官车数量庞大,成为严重的财政负担。由于交通工具,庞大的官僚机构占据了大量的国家财富。例如,清朝开国后,汉朝大臣被允许乘坐轿车,但城市地区很大,官员的住所离工作单位很远。如果你想乘坐汽车上下班,你必须准备两个轿夫中途更换。当一个轿夫抬起汽车时,另一个轿子乘坐大型摩托车。算下来,养一乘轿子的年费用需要几千两银子。

朱元璋是公开宣战公共汽车腐败的皇帝。他担心受人尊敬和优秀的汽车交通会导致官员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他规定只有妇女和老年患者才能乘坐轿车。三品以上文官特许乘坐四人抬轿子,其余均骑马;勋戚和武官不问老少,不得乘轿子;非法乘车和擅长八人抬轿子的,应当受到严厉处罚。这一套规定在明初得到了彻底的实施。

朱元璋也有一些窥阴癖,好私访,经常踮起脚尖,潜行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探索民情,有车也不用。因为出身贫寒,了解人民的困难,@ 在克勤克俭方面,他堪称楷模帝王。据《明史》报道,有一次,有司奏请,要装饰他的轿子,需要几块金子。他说,不,用铜就行了。臣下讨他好,“陛下,即使用纯金,又能花多少钱?朱元璋说:“我富有四海,怎么吝啬这个?然而,所谓的节俭者,非身先之,为什么要带头呢?而奢侈之原也没有不由小到大的。”

由于朱皇帝的带头作用,从《明史·舆服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关于乘坐轿子的规定。“景泰四年令,京三品以上要坐轿子。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要坐轿子,四个人。其五府管事,内外守卫、守备、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都不允许坐轿子,非法坐轿子,擅长八个人,奏闻。建自太祖不想勋臣废骑射,虽然上公,出必乘马。”

雍正、乾隆之后,统治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鼓励大家在不影响官员形象的情况下乘坐便宜的交通工具,所以很多北京官员都换了骡车,比坐轿子省了很多。对于那些想要体面支持的官员来说,绿色的呢子轿子可以保留下来,放在房子里的轿子大厅里。当他们需要展示自己的头衔时,他们可以花钱雇一个轿子来雇一个轿子。


古代公务车发展史:马越官越大古代公务车发展史:马越官越大

,,,,,

  • 揭示中国古代佛教传承的推动者:佛教皇帝
  • 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的王子。他看到了世界上的苦难,最后出家修道。佛教从西汉传入中国,早期在上层皇室...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