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云冈石窟的历史传承:云冈石窟开挖多久?

在北魏,云冈石窟的挖掘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前后60多年。此后,东魏、北齐、隋、初唐改为云中县恒安镇治。

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写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建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重建15年(641年);唐慧祥写的《古清凉传》卷(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禅师孝文石窟的故像经常在恒安修理..以咸亨四年(673年)终于石室了。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没有大项目。

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大规模修整。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等十座大寺修建了石窟前木屋檐,并对1000多尊佛像进行了整修。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寺庙被烧毁,灵岩栋宇被扫地(大金西京重建华严寺碑)。金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灵岩大阁(今天第三窟外的阁楼),自然,山门气象,动然复完。(金碑)。

元代,武州山石窟寺庙依然存在。

明朝,大同云冈再次被遗弃。云冈的名字始于明嘉靖时期。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路过大同。留部驻守张天林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再次遭遇战争,成为灰烬。

清代,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重建。现存第五、此时重建了6个洞穴的木屋檐和寺庙。1696年,康熙皇帝冬天回到幸云冈寺,御书匾额庄严法相。云冈石窟在清乾隆年间也进行了修复。

在现代,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穴和洞前木结构建筑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6、7窟)保存完好。1952年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妥善保护石窟文物,向公众开放。

[img]78850[/img]

发展时期

根据石窟形状、雕像内容和风格的发展,云冈石窟佛教艺术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石窟:现在是第166个~二十窟,又称昙曜五窟。根据《魏书·释老志》(卷114)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往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知善人,皇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位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处,雕刻佛像各一,高者70尺,次60尺,雕刻奇伟,冠于一世。文章中描述的五个洞穴是著名的和尚昙曜,当时选择了钟灵玉秀的武州山,挖掘了壮丽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挖掘的序幕。昙曜五窟是帝王象征的第16~20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顶,外壁雕刻着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鼻子高,眼睛深,肩膀挺直,呈现出强烈、浑厚、朴素的造像风格。它的雕刻技艺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优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古印度甘陀罗和沃伦罗艺术的精髓,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3]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刻的鼎盛时期,主要有第一阶段、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和未完工的第三窟。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迁洛之前的孝文时期,也是北魏最稳定、最繁荣的时期。云冈石窟集中了全国优秀人才,以国力为保障,雕刻出更加繁华精致的云冈石窟大像。在孝文帝迁都之前,皇家经营的所有大洞大像都已经完成,持续了40多年。中期洞穴平面多为方形或长方形,部分洞穴雕刻中心塔柱,或有前后室,墙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洞穴顶部有平藻井。雕像主题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牟尼和弥勒佛的地位。释迦牟尼和多宝佛坐在一起很受欢迎。有护法之神、妓乐天、供养人、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杰的故事。佛像丰圆适中,尤其是褒衣博带式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主题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石窟也是改革创新积极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进程。综合这些因素,也产生了所谓宏伟的太和风格,主要特点是中国趋势的快速发展,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开始和完成,这一时期是云港中期石窟,其内容复杂,雕刻艺术特点与早期石窟非常不同,雕刻造型追求整洁华丽,从洞穴形式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494年)后,虽然云冈石窟的大规模挖掘活动已经停止,但中下层阶级的挖掘风却在蔓延。贵族、中下层官员和城市信徒充分利用平城的旧技能,在云冈挖掘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穴。这个小洞穴和小社区的雕刻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平城作为北都,依然是北魏佛教的重要场所。此时,大窟减少,中小窟龛从东到西布满悬崖。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个中小洞穴。大多数洞穴以单窟的形式出现,不再组成。造像题材多为释迦牟尼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牟尼。佛像和菩萨瘦削、长颈、窄肩、下。这种雕像是北魏晚期实施“中国化”改革的一种清新典雅的“秀骨清像”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雕像的一个显著特征。龙门石窟北魏窟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和风格,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云冈石窟的历史传承:云冈石窟开挖多久?云冈石窟的历史传承:云冈石窟开挖多久?

,,

  • 揭示中国古代佛教传承的推动者:佛教皇帝
  • 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的王子。他看到了世界上的苦难,最后出家修道。佛教从西汉传入中国,早期在上层皇室...

  • 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追求长生不老
  • “万寿无边”,是所有皇帝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萧衍选择了后者,取风流或赌长寿。 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教授赵以武认为,从佛教...

  • 汉明帝为何要求取佛经?汉明帝自己相信佛教吗
  • 汉光武帝到了六十三岁,害病死去。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 有一次,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

  • 解密:为什么南朝梁武帝萧衍喜欢去寺庙当和尚?
  •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最著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先驱,萧衍一生有许多传奇。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

  • 梁武帝的赚钱秘诀:四次出家后,大臣们出钱赎回
  • 梁武帝是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学技能和武术都很好,运气也很好。他已经在位48年了。他出家四次,还很庸俗,这在历代皇...

  • 宋徽宗画院:皇帝亲自去艺术美术学院当老师
  • 赵霁(1082-1135)的政治行为与艺术成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很容易推断他是个艺术坯子,不懂政事,“独不为君”。事实上,对徽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