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母文昭皇后高照容 ,499-515年,南北朝北魏第八位皇帝在位。
太和七年(483年),元恪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为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元恪去世,终年33岁,庙号世宗,宣武皇帝,葬于景陵。
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政治措施
政治
宣武帝即位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建新都洛阳。拒绝鲜卑遗老的建议,巩固了孝文帝的改革。随后,宣武帝在景明元年(500年)开始南伐,利用南朝在齐末帝萧宝卷的昏暴统治下。
战争直到永平元年(508年)才结束。此时,北魏已占领扬州、荆州、益州等地,北魏国势一时繁荣。
[img]77878[/img]
宣武帝雄心勃勃,回来把精力放在治理国家的内政上。但此时,这些蛀虫已经出现在北魏。顾命大臣、宣武帝的叔叔元禧昏庸无能,挪用了大量的田地和盐铁产业。
另一位辅政亲王元详,大搞“官倒”生意。上行下效,宣武帝没有及时严惩,使得朝廷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
宣武帝统治后半段,外戚高肇专权,朝廷更加腐败。出身卑微的高肇,对皇室亲王充满仇恨,利用侄子皇帝的宠爱,逼杀了北海王元详。他把亲王放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京兆王元愉不满,于是起兵谋反,在信中宣布即位,不久被宣武帝派兵镇压。随后高肇诬陷彭城王元谢暗通元愉谋反,宣武帝下令给元谢毒酒,逼他自杀。
宣武帝统治末年,人民起义层出不穷,宣武帝花了大量精力逐一镇压这些起义。
宗教
宣武帝非常喜欢佛法,每年在宫中,亲自讲佛经,广召僧众,辩论明义旨。僧侣们把这些活动记录在册,写了《内日》。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须是什么”,宣武帝如此崇拜佛教,使下面的官员和人民更加相信佛教。到宣武帝延昌年间(512-515年),北魏各州县共有13707座僧尼寺庙,僧徒数不胜数。
宣武帝元恪的政治贡献 元恪在政治上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