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们以跪坐为礼仪坐姿,形成了一套以跪坐为基础的礼仪体系。臀部坐着,膝盖向前弯曲,脚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在古代被称为“簸箕”,被认为是极其不礼貌的。相传季康在见权臣钟会时“簸箕坐”,结果钟会怒不可遏,在司马昭面前做了一个小报告,使季康失去了生命。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穿裤子,男人和女人都穿裤子,但他们通常穿长袍,不会把裤子暴露在外面。裤子一开始没有裤裆,后来又出现了合裆裤。我们习惯的东西总是让我们产生这样的错觉:四川人总是吃辣椒,男人总是穿裤子。事实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吃辣椒和穿裤子的历史并不长。
8月初,两条裤子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洋海古墓中被发现,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裤子,可以追溯到3300年前。那么,中国人三千多年前开始穿裤子了吗?事实并非如此,你看孙悟空,不就一直穿着虎皮裙吗?三千多年前的新疆是游牧民族的领土。所谓游牧,就是居无定所,人们骑马赶牛羊,逐水草而生。当时,中东的两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甚至四川的金沙和三星堆,人们都穿着宽松的长袍,但对于骑马的游牧民族来说,长袍太致命了,马背总是摩擦大腿内侧的肌肉,很容易出血,根本不能骑马。@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游牧民族最早发明的裤子,而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裤子是最好的证据。
这两条裤子是羊毛做的,主人是两个人,可能是牧羊人或士兵。事实上,裤子的发明应该更早,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在大约4000年前开始骑马,裤子显然是必需品。然而,对于当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来说,裤子并不是必需品。当时,社会主要是农业文明,有一块布就足以包围身体了。
[img]73256[/img]
那时的战争,也不需要骑兵。直到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主要是步兵和战车,国家的实力也用战车的数量来衡量。战车用马拉着,士兵们站在战车上,上衣下裙,也不用担心走光。上衣下裙,也就是古代所说的“上衣下衣”。衣服,依也,人依以避寒暑;衣服,障碍,人依以自障。无论男女,这在古代都是中国人的常服。上衣一般为窄袖、高领。衣领直接左右裙,在胸前相交,左裙压右裙,称为“右翻领”。相反,右襟压左襟是“左翻领”。北方蛮夷上衣的裙子就是这样。“左翻领”被称为“蛮服”,甚至是蛮夷的代名。春秋时期的管仲帮助齐桓公“尊王繁荣”,称霸世界。孔赞扬他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把头发和裙子压在左边,成为野蛮人。
战国时期,有人发现穿裙子不方便。赵武灵王,赵国位于北方,与匈奴接壤,而匈奴骑兵多,速度快。赵多次与匈奴作战,他笨重的战车总是被匈奴机动性更好的骑兵击败。有鉴于此,赵武灵王决定进行军事改革。这种改革,首先是改变服装。他带头穿上胡衣,缩小了原来宽大的袖子,让士兵们穿短衣服和裤子,方便活动,然后学会骑马射击。只有有了裤子,才有了骑兵,这使得赵国的军事力量大增,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只有士兵穿裤子。普通人仍然穿裙子。然而,当时已经有了“胫骨衣服”,类似于现在的裤子,但没有胯部,没有腰部,只有两条裤子,放在小腿上,腰部系带,但关键仍然保持真空,即现在的开裆裤,其目的是方便私人溺水,除了胫骨衣服,人们也穿裙子,不会露出下半身。
东晋的《拾遗记》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战国时期的张仪和苏秦“同志好学”,外出时看到什么典故,马上写下来。当时纸还没有发明,他们手边也没有木简,记录在手掌和大腿上,回家后把这些字抄下来。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海洋古墓中发现了两条裤子,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裤子。虽然胫骨衣服覆盖着小腿,但人们仍然很容易走开。在《礼记》中,提出了“劳无偏,夏无洗衣”,意思是做活时不能露出身体,夏天也不能提起下衣。
当时人们穿胫衣是为了防寒。毕竟,不管裙子有多长,裙子的底部都会充满空气。
[img]73257[/img]
在《韩非子》中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齐国有一个小偷,穿着狗皮偷东西。他的儿子非常自豪,并向他的朋友吹嘘:你看,我父亲有尾巴!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朋友的父亲是一个因犯罪而被砍掉小腿的人。这个朋友反击说:我父亲冬天不能穿公子。”公子,也被称为“公子”,也就是说,胫骨衣服。夏天,公子太热了,人们只穿衣服。
这件衣服的进化历史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没有人认为我们的衣服现在已经进化成这样了。回顾历史,或者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仍然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以免被嘲笑。
揭秘:为什么古代汉代人吃饭喜欢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