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庙号制度起源于商朝,但真正的发展和完善始于汉朝。刘邦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庙号的人。据《史记》记载,刘邦“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功最高”,并被称为高皇帝。也就是说,刘邦本该叫汉太祖,却被误传为汉高祖。汉代的庙号系统在后世历代都被使用。开国皇帝的庙号几乎都是太祖或高祖(其实庙号没有“高祖”)。比如曹魏,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晋朝司马懿是高祖,司马昭是太祖;隋朝杨忠是太祖,杨坚是高祖;五代以后,就没有“高祖”了。开国皇帝都是“太祖”,比如赵匡胤、朱元璋、努尔哈赤。
那开国皇帝以外的皇帝呢?这些皇帝通常被称为宗。比如唐朝好皇帝唐太宗、宋仁宗、明朝明英宗等。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非开国皇帝都是称宗的。那么,有例外吗?比如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当然,这只是个例。那么“祖”和“宗”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开国皇帝都是“祖”,其他的都是“宗”?这源于庙号系统的“规则设定”,《孔子家语》载有“祖有功,宗有德”,进一步解释是,开创为功,守成德。这就是为什么开国皇帝通常是祖先。而其他的一般都是宗。
但由于刘邦刚刚开始实行庙号制度,人们还没有形成惯例,原本应该叫太祖的刘邦被称为高祖。由于这一错误,原本不属于庙号系统的“高祖”乱入。对后人影响很大。汉朝以后,“高祖”和“太祖”几乎没有区别。开国皇帝根据自己的喜好使用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且通常开朝的前两位皇帝,一位是高祖,另一位是太祖。直到宋辽以后,才统一使用太祖,高祖才退出历史舞台。
[img]73202[/img]
说了这么多,不难发现“祖”是一个高级庙号,想和“祖”当当的皇帝混在一起,门槛还是挺高的。然而,自然也有“无耻”。比如曹操的孙子曹睿庙号是烈祖,有点水货嫌疑。对于一些中兴皇帝来说,也有不同之处。例如,刘秀仍然属于汉朝,不能称为太祖。然而,因为他也有创造力,他被称为世祖。但向南宋开创的赵构,由于实在没有开创之功,只能称宋高宗。
当然,也有一些皇帝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们也获得了祖庙的称号。例如明成祖和清圣祖,清世祖。但他们也有一些“正当”的理由。朱棣原本是太宗,结果他的后代为了提拔自己的祖先,说他靖难相当于开创之功,于是改为成祖,也是醉了。顺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他有入关之功,开始有大统,似乎也说得通。康熙呢?他的儿子有理由,康熙平三藩,除鳌拜,收台湾省,名为守成,实同创造,这也可以!好吧,@ 他们都成了祖先,曹睿带了个坏头,祖先有点烂街。如果这么说,唐太宗、柴荣等很多皇帝都可以称祖,可以数出很多理由。
当然,庙号系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新中国自然不可能有庙号系统,庙号已经完全成为历史。
揭秘:古代各朝庙号中的太祖和太宗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