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它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年作家孔融的真实故事。它教会人们懂得谦虚的礼仪。这就是《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原因。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爷爷60岁生日,客人满门。一盘酥梨,放在寿台上,母命令融合。荣遂按照长幼顺序分开,各得其所,但自己的收入却很小。父亲奇怪地问:别人得梨巨,只有自己独小。为什么?荣平静地说:树有高有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做人之道!父亲很高兴。
故事: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文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代孙子。作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他有着丰富的文学才华。孔融是当时正直的士族代表之一。他诚实而骄傲。最后,曹操受到了禁忌,构成了徒劳的罪行,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哥哥。
有一天,我在家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我哥哥让我哥哥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什么样的梨?他没有选择好的,也没有选择大的,只拿了最小的。爸爸看到了,很高兴:虽然孩子只有四岁,但真的很明智。故意问孔融:“这么多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最小的?”
[img]72992[/img]
孔融回答说:“我小的时候,应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弟弟,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说得多好啊。父亲听了,笑着说:“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哥哥。大家都称赞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什么?孔融让梨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