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银,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银比铜和银携带更方便,以后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我们也知道,现在技术如此发达,钞票会出现假,所以在中国古代这些银会出现假的情况?中国古代人是如何防伪的?
[img]56949[/img]
自北宋以来,四川最早的民间纸币“交子”就出现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早只用于存根。后来发现好用,便于携带交易,逐渐推广。后来宋政府印刷发行的纸币种类有交子、钱引、关子、会子等。,还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负责纸币发行的官方机构“益州交子”。
宋元时期,纸币刚诞生,造假活动也一度到了非常泛滥的地步。为打击假币,
宋、元、明、清时期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后来,纸币上印着:“伪造者被处死,首告赏五锭银”。但面对巨大的利益,有很多人在冒险,直到明清时期逐渐消失。为什么傲慢的伪造纸币的犯罪活动突然结束,采取了什么防伪措施,大致有以下方法:
一、控制印钞材料
宋代,负责制钞的官员发现,川纸明亮、白色、耐用、工艺复杂,一般难以伪造。因此,“构皮”川纸成为印钞专用纸,民间禁止购买。清代发行的纸币纸主要由高丽纸(外省流通)和白色台纸(北京)制成。
二、图案和套印精美
古代的纸币印刷图案非常复杂,印刷精美的图案,纸币图案大多是房子、花鸟、人物,或使用著名艺术家的书法和绘画;清代的宝钞大多是龙的图案,外面的图案边栏,由于图案复杂,造假者不容易模仿;为了安全和防伪,银票使用红色、蓝色、黑色等颜色,这可能是双色和多色套印的开始。
三、多重印押防伪
古代纸币,尤其是最早由私人发行的交子,在印刷和使用中必须得到官方认可,即官方将收到的钱数记录在交子上,签字后才能用于现金。在流通过程中,朝廷给省、县的银行留下了印记,最后银行给人们留下了印记。虽然程序很繁琐,但它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欺诈。
[img]56950[/img]
四、频繁更换票版
古代伪钞生产猖獗,政府不得不更换票版。例如,元钞最初是用木版印刷的,后来用铜版印刷的。钞票版本使用一年后,更换新版本并销毁旧版本。
五、密押技术
清代晋商采用密押技术进行防伪。比如从1826年到1921年的95年,日升昌票号换了300套密押。据史料记载,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现象。
六、民间设立辨钞人
地方政府在钱局设有辨钞人,负责识别银的真伪,普及相关知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历史背景下非常有效的方法。
七、防伪印章
[img]56951[/img]
明清时期,晋商采用了更独特的防伪方法,专门设计了微雕刻。微雕内容是王羲之《兰亭序》的完整篇文章,3450字,雕刻精美。这种微雕的防伪功能属于微雕的防伪,需要很高的雕刻水平才能雕刻。尤其是雕刻的时候,故意刻错了几个字,让想模仿的人更难。恐怕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做这个印章。这让许多伪造银票的人望而却步。
伪造古代银票容易吗?古代银票是如何防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