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北宋官场和词坛的一朵奇葩。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他的一些故事。
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官到工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官员。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刘永和父亲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那就是要在科场上出名,在仕途上做出贡献。刘勇的抱负是如此坚定,即使经历了四次科举失败的挫折,即使青楼钩栏醉生梦死,只要法院给了他一点机会,他仍然坚决第五次去考场,最终登上了进士榜。那一年,他已经51岁了,离第一次科考已经26年了。
[img]56911[/img]
刘永,北宋词人
刘永科学考试如此困难,不是学习浅,而是他写优雅的好词,那些变成“优雅”到“粗俗”的新鲜市场声音,那些男女爱世界,不能被皇帝认可,由词和人,刘永不受皇帝欢迎,吃了20多年的市场。
公元1002年,被父亲寄养在家乡崇安的刘勇来到北京参加礼部考试。途中,他从钱塘来到杭州。18岁的刘勇深深地被杭州的湖光山色、城市的繁华和美丽所吸引。他留在这里,沉迷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写了广为流传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他去了苏州和扬州,在参加考试的路上度过了六年的浪潮生活。
公元1008年,柳永终于来到首都汴京(今开封)。京都繁华醉人,柳永流连其中,激情澎湃,词赋频繁,形容了帝都的“承平气象”。第二年,朝廷举行了春季考试,刘永雄心勃勃地参加了考试,熟料榜上没有名字,这让自信“肯定是魁甲第一”的刘永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愤慨地写了《鹤冲天·金榜》,发泄了对科举考试的抱怨和不满。最后两句话是“忍受浮名,改变浅浅的低唱”。
刘勇科举失败是在宋真宗执政期间。面对内忧外患,真宗皇帝不喜欢那些军民士气松懈的“无奈之声”。刘勇的话风浮艳,名声一时,正好成为真宗皇帝的眼中钉。刘永考也是白考,被皇帝说“属词浮糜”就过去了。大中祥符八年,天禧二年,真宗执政,刘永先后参加了两次科考,但皇帝成见已深,刘永必然名落孙山。在真宗皇帝手中,刘永已经失败了三次。
公元1024年,坚持不懈的刘勇第四次参加了科学考试。这时,仁宗皇帝即位不久,刘太后听政治。仁宗有很多事情是按照父亲真宗的老例做的。科学考试也是如此。父亲不喜欢刘勇,儿子也不喜欢刘勇。仁宗皇帝划掉了刘勇的名字,并给了刘勇一句话,让刘勇“去低唱,为什么要浮名!”
柳永第四次名落孙山。
这次失败对柳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想哭而不流泪。他带着悲伤和愤怒离开了首都大师和他最喜欢的情人。他还为世界留下了著名的文章《雨林铃·寒蝉》,“读书,千里烟波,暮色沉入天空”,“自古以来,多愁善感地伤害了离别,更尴尬,忽视了清秋!”柳永的心很冷。自从皇帝开了一张金嘴,柳永就成了“奉命填词柳三变”,成了欢乐场上的“白衣清相”。
他漫游世界,进入春院,宿青楼,在歌妓的红罗账旁开设作词工作室,创作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人憔悴”。“系我一生的心,负你千行泪”“谁诉一场孤独?算上前言,总是轻负”、“海阔山遥,未知潇湘在哪里”、“争如如如此多情,占领世界,千娇百媚”等。,以至于每当夜幕降临,柳永的歌声就会在大宋无数的青楼里响起,柳永的歌声也会响起,“井水处都是歌柳词”!
[img]56912[/img]
柳永和虫娘在影视剧中
醉生梦死的生活,没有磨灭柳永仕途成功的志向,只要给他一点阳光,他就会笑着向太阳奔跑。公元1034年,仁宗皇帝熬死了刘太后,终于得以亲政,专门开了恩科,放宽了历届科场落魄者的录取规模。柳永得知消息后,立即由鄂州赶往京师。今年春天,51岁的刘勇和他的兄弟刘三一起登上了士榜,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推官。尽管历尽坎坷,暮年及第,柳永依然高兴。
刘勇是一名官员或履行职责,没有把浪子的习俗移植到官场。他爱人民,为政治而出名,深受人民的喜爱。他被称为“著名的太监”。后来,他担任了余杭县长、泗州法官、作郎、太常博士等职务。最后,他担任了屯田外郎的官员,并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定居。公元1053年,刘勇去世了。
据说柳永死在一栋青楼里,除了一支秃笔和几张宣纸,身上既没有钱,身边也没有亲人陪伴,这也印证了柳永为官的廉洁。青楼老板迅速启动,组织江南北流行歌妓为柳永送葬。路上没有悲伤和悲伤,而是一路唱着缠绵的情歌,没有白色的丧服,而是红粉扑面,花枝招展。我相信这就是柳永一生喜欢的美味。后来,每到清明节,妓女们都会见到柳永的墓地。这种习俗已经蔓延到柳永去过的全国许多城乡,成为绿色建筑的“规则”。它被称为“吊柳七”或“吊柳会议”,就像一个行业节日。
至于柳永词的艺术成就,专家们评论了很多。作者不想多说,只想说柳永的话太吸引人了。金国皇帝不想再打仗了。读了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后,熟料受不了生动的诱惑,甚至开始了南下灭宋占领江南的邪念。
大诗人苏东坡曾经问过一个演员:我写的歌词和刘永的比较怎么样?演员回答说:刘永的话适合17、18岁的青楼女性,她们用精致的红牙板缠绵地唱着“杨柳岸,小风残月”。;而你的歌,由西北大汉,弹着铜铸琵琶,挥舞着厚重的铁绰板,摇滚着唱着“大江东去”。
因为一手婉约好词,柳永在科考26年后才中进士。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