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英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部的一个角落,全长100米,宽2米。它建于清代康熙时期(1662-1722年)。街道两端有一座立石牌坊,上面刻着“礼貌”字样。
[img]56546[/img]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历史故事,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康熙年间,张颖担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他家乡桐城的官邸毗邻吴家。两个庭院之间有一条小巷供双方进出使用。后来,吴家想盖一栋新房子,想占用这条路。张家不同意。双方争论不休,向当地县政府提起诉讼。考虑到这两个家庭都是名门望族,县官不敢轻易打断。
这时,张的家人愤怒地给张英写了一封紧急信,要求他站出来解决。看完这封信后,张英认为她应该对邻居谦虚。他在家里的回复中写了四句话:“千里之外的书只是一堵墙。为什么让他三英尺呢?长城还在那里,没有秦始皇。”读完这封信后,家人明白了它的意思,并主动放弃了三英尺的空地。吴家深受感动,并主动放弃了三英尺的房屋基地,因此得名“六英尺巷”。
[img]56547[/img]
“六尺巷”是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也是人生修养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走。如果你经常走“六尺巷”,修行自己,你就会走出宽阔的人生世界,高高的人生白云,无愧于后人的历史评论。
六尺巷是怎么来的?六尺巷出自哪些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