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消遣方式没有现代人那么多,有手机也可以上网,有娱乐场所可以闲逛,朋友之间的社交也很方便。因此,古人通常通过阅读来消磨时间,但书的价格并不便宜。在某些朝代,它更像是奢侈品。也许一个月的工资就足够买一本书了。而且古代书籍种类不多,主要与儒家有关,当时对文化的控制也很严格,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出版。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8173[/img]
书中有自己的金屋,书中有自己的颜如玉。书中有自己的千钟小米,书中有许多交通和马匹。在现代社会,阅读是最常见的事情。但在古代,阅读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穷人的孩子买不起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太贵了。那么,一本古代的书要花多少钱呢?
古人出于对圣人知识的敬仰,敬惜纸字,看到纸一定要捡起来,更别说书了。
自汉代以来,虽然造纸技术的普及,但普通人仍然负担不起。此外,在活字印刷出现之前,出版书籍主要依靠雕刻印刷,雕刻印刷需要提前雕刻,项目巨大,一个字错误需要重新开始。这样,劳动力成本就不低了。
据《书林清话》记载,南宋淳熙三年,苏州公使库印制了《大易粹言》二十册,耗纸1300张,棕色、墨水、糊药、印背工匠食品等1.5张,租版费1.2张,总成本约3.3张,标定价8张。宋代一贯的钱折合约是300元,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大易粹言》的成本价是990元,而且价格是2400元!普通人真的负担不起这个价格。读者,《千字文》、《百姓》、《三字经》是启蒙读物,四书五经是必修课,历代先贤的作品也是必修课。可想而知,要想成为一名读者,就必须耗尽全民的力量。
[img]48174[/img]
清人徐增在《刻元气集例》中表示,一部40页的《元气集》共印有100首诗,成本为16两银。清代白银内流,银价下跌,一两银折合约150-200元。按最低价计算,一部电影《元气集》的成本价仅为2400元。
曾国藩落后后,在金陵书店看中了一部《二十三史》,要价120元,相当于人民币1.5万-2万元左右。曾国藩咬紧牙关,典当了所有的衣服,借了一笔钱买书。曾父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非常高兴。今天花1.5万买一本书是不可想象的。
由此可见,在古代读书并不容易。明初,宋连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家境贫寒,无法写书以观。这是一个借书和收藏书籍的家。许多穷孩子通过借书和抄书来学习。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一代又一代著名的大臣和儒家思想出现了。
古代一本书要多少钱?在某些朝代,它更像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