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北)人张衡是中国天文学家、哲学家、作家,学识渊博,各方面才华横溢。
年轻时,张衡去北京洛阳参观太学,求师访友。后来,他先后担任郎中、尚书侍郎,曾两次担任太史令。天文学,
机械制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45852[/img]
在天文学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公元117年,张衡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更准确地演示天空的浑天仪器;公元132年,张衡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
据中国历史记载,地动仪由精铜制成,圆径8英尺,形状像酒瓶,上面有凸起的圆盖。仪器表面刻有篆文和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竖立着一根铜柱,柱周围有八条通道。通道内有发动机关,与仪器外部铸造的八条龙相连。龙头朝下,尾朝上,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排列。每个龙嘴里都有一个铜球。
面对水龙头,下面蹲着八只蟾蜍昂着头,准备承担铜球。当地震发生在某个方向时。地动仪内的铜拄将倾斜到这个方向的通道,
触摸通道内的机关,使地震方向的水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在蟾蜍身上 嘴里,发出声音。地动 仪器制成后,一直没有得到验证。直到公元138年,
地动仪准确预测了陇西(今甘肃省东南部)发生的地震,于是人们开始为地动仪做准确的准确 相信性和可靠性。
成功开发地动仪, 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公元19世纪,欧洲才制造出类似的仪器,比张衡的发明还晚 1700多年。
[img]45853[/img]
在发明地动仪的同时,张衡还创造了一种风向计。他在五丈高的杆子上竖起一只带花的铜鸟,随风而转,科学地预测风向,
这是候风仪,又称相风铜鸟,一般与地动仪合称为候风地动仪。西方在12世纪才有类似候风鸡的记载,比张衡的发明晚了1000多年。
@ 张衡也是东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文作品《精神宪法》具有简单、变化和发展的辩证思想因素,对天体星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观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绘制了中国最早的星图,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极其重要的科学成就。
张衡还观察和分析了许多具体的天象,并记录了2500
恒星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与行星运动的速度和距离的相关性。并制作了指南车、自动计里鼓车、飞行数量的木鸟等。
在文艺方面,张衡拥有科学、哲学和杰出的代表作《二京赋》,也是东汉著名画家之一。
张衡的一生,刻苦学习,孜孜不倦,认真实践,精益求精。他的伟大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就像20一样
世纪著名中国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评论张衡说:“如此全面 在世界史上,发展中的人物也很少见。千祭千龄,令人钦佩。”
根据历史记载,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