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非常喜欢讨论历史世界中的“如果是什么……”,比如“但让龙城飞来飞去,不教胡马度阴山”,或者“东风不跟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各种各样的假设层出不穷,也许是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没有爱的结果,会让人们感到浪漫和渴望。下面是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39805[/img]
如果孙策还活着,他会攻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然后扭转三国未来的局势吗?
这个话题源于《三国志》作者陈寿在孙策自己的传记中白纸黑字留下的几段话。他说:孙策在曹操和袁绍在北方僵持的时候,偷偷调兵遣将,打算攻打徐都,成立汉献帝。
然而,这段话之后,孙策被刺客明杀,导致惊喜袭击计划胎死腹中。
实现英雄梦总是那么遗憾。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陈寿写的叙述可能是谣言。
孙坚死后不久,年轻不到20岁的孙策暂时住在江都,而张洪刚刚失去母亲就没有出去。两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事务。
孙策说,虽然我还年轻,但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打算先跟随袁术,收回父亲的旧部队;然后投靠丹阳的叔叔吴静,在那里养精蓄锐;然后以东南地区为根据地,为父亲报仇,成为朝廷有影响力的地方势力。你觉得张红怎么样?
[img]39806[/img]
在这个世界上,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没有永恒的目标,永远不会改变。就三国时期的东吴而言,赤壁战争前后,中国对战略目标的讨论存在许多差异。
要不要改变战略目标,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考虑是一件事:新目标比旧目标有没有让国家的未来发展利大于弊?
你说后方不稳定,荆州不确定吗?孙策猛的一记耳光都做好了!袁绍打下来怎么办?没关系。首都不是从洛阳搬到长安、洛阳、徐县吗?
孙策只要大权在手,天下之大,哪里不能当首都?
不得不说,古人打笔战,有时候很疯狂。虽然孙盛和裴松之都看不起孙策的能力,但不同的切入角度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点。
假如孙策还活着,三国时期的东吴还会改变战略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