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位顾问,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死亡中”,但诸葛亮最终未能与司马懿战斗,司马懿一直忍受着,在五丈原死亡。
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就像一条困龙,摇摇晃晃。最后,他成功地杀死了曹魏的三代君主,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地夺取了曹爽的军事和政治权力。从那以后,一个国家的军事和政治都掌握在他手中。
[img]36419[/img]
但是司马懿夺权后为什么不称帝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1、曹魏当时的国情是不允许的
司马懿协助了曹魏四代君主。可以说,司马懿是曹魏从曹操到曹魏的见证和参与者。它是他努力工作50年的基础(虽然一开始是为别人工作),根植于曹魏。
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氏宗族的势力依然存在,司马懿也用计划夺取了曹爽的军政权力。虽然曹氏宗族在后期受到压制,但仍有一些基础。为了避免国家内乱,司马懿也做出了妥协。
2、社会文化因素
[img]36420[/img]
三国时期是一个受过高度重视的文化时代,非常重视自己的言行。即使曹操能说“宁愿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愿教天下人负我”,他也不愿篡夺王位,带来反汉的指控。更重要的是,司马懿一直在学习礼貌、正直、羞耻、善良、宽容。
司马懿始终恪守忠君报国的思想,一生为曹魏大臣服务,不愿自己戴上谋朝篡位的帽子,流给后人评论。
3、身体原因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是公元249年。这时,司马懿已经71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可以说是长寿了。即使司马懿成为皇帝,他也不能忍受几年,这将带来曹氏宗族的抵抗。
4、外部因素
[img]36421[/img]
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三国并没有统一。当我们熟悉三国时,我们必须知道三国的蜀、魏、吴一直很强壮,很弱。这完全取决于顾问。如果蜀、吴出现诸葛亮或鲁迅,只要魏一动乱,谁赢谁输都不一定,也不符合司马懿的“细致”性格。
那为什么要等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才成为皇帝呢?儿子?
司马懿死后,他的长子司马师袭击了他的头衔,并留下了遗嘱:“魏多年来,官员授予了太傅,他是一个伟大的大臣;每个人都怀疑我有异志,我尝到了恐惧。我死后,你们两个善于国家政治,辅帝平九州,小心!小心!”
这些话的意思是司马懿在魏国当官多年,最后当了极人臣,地位够高。然而,每个人都怀疑我有异心,这让我感到非常害怕。我死后,你们兄弟应该妥善处理国家政府,帮助皇帝统一世界。他们必须小心!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从来没有当过皇帝,所以他们“威胁天子命令诸侯”。
从高平陵到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经过三代四人,他们肆意杀害自己,统治政府,两次废除皇帝。司马终于彻底清除了朝廷内外仍然忠于曹魏的文武力量,掌握了忠于司马的人的权力。
既然司马懿已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为什么不选择自立称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