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正式开战前,清朝和日本实际上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相互测试和外交周转。1894年2月,朝鲜东学党起事,闹得很大,聚集数万人前往首都,形势十分危机,引起了清日双方的高度重视。此前,李鸿章已派军舰到仁川平息事态。袁世凯的嗅觉也很敏感。5月26日,他紧急会见了李朝首辅大臣闵泳骏。他说,如果事情继续这样下去,后果将非常严重。清朝愿意出兵帮忙,并保证在五天内称重。闵泳骏有点犹豫,但由于事态,回答说请袁大人做决定。李朝上下对清朝出兵也犹豫不决,正在争吵中,6月1日,突然接到全州落下的消息,火烧眉毛,于是一致同意向清朝借兵。
6月2日,日本驻朝鲜代理公使衫村军派书记郑永邦到老袁那里探口风。老袁也不隐晦:“出兵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等正式公文。衬衫村军哪里还坐得住,第二天一早就去找老袁,谈了三个小时。老袁说:东学党闹大了,不能让它发展。首先是镇压。衫村军释放出口风:袁大人,这件事很麻烦,贵国出兵,我国也要出兵,你觉得怎么安排?老袁一听,脸就拉长了:关你什么事啊,一边待着乘凉。衫村军摆出保护日本大使馆和侨民的理由。老袁拍了拍胸脯:你不用担心这个。我可以保证贵国大使馆和侨民的安全。
衫村军叹了口气:谢谢贵国的好意,不过,自己的侨民用自己的军队保护还是比较安心的。老袁很快变得严肃起来:如果你出兵,只会导致混乱。衫村军又变成了笑脸:袁大人,我开玩笑,别介意。有这样的笑话吗?两人的会谈其实暗流汹涌,充满了诱惑和对抗。老袁立即向李鸿章发电报告会谈情况,认为必须立即出兵。然而,他像老袁一样聪明,也误判了情况。他在保护大使馆和侨民层面估计了日本出兵的规格,预计只有100多人。就在同一天,李朝邀请清朝出兵的官方文件也在袁世凯手中。
李中堂向朝廷报告说,光绪下达了命令,承认了出兵的做法,认为“混乱的土匪”聚集在一起,帮助镇压势在必行。然而,光绪担心不熟悉敌人和地理,存在风险,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胜利策略,永远不要轻视这个想法,一点疏忽也不好。如果你认为有必要增加更多的力量,你可以酌情讨论,一定要一次完成,以实现每个人都希望绥靖的愿望。
从这个命令的角度来看,清朝的态度相当谨慎,对情况的估计还没有上升到日本的水平,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地看。在日本,可以说是在下一盘大国际象棋中,动作比老袁预期的要快得多。6月5日,日本成立了战时大本营;到月底,日本混合旅团全部登陆仁川,多达8000人!此时驻扎在牙山的清朝士兵只有日本士兵的四分之一。
1894年,日本仁川登陆朝鲜内战,打破清政府的朝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