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是强者消灭弱者的战争,是弱肉强食战争世界的必然发展和结果。魏灭蜀之战的原因是三国后期,魏、蜀、吴的力量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崩溃。蜀国地位动摇,吴国实力削弱,魏国实力大大增强。
[img]14903[/img]
魏蜀地图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每个人都想称霸一方,尤其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之后。公园263年,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率先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攻打蜀国弱者。魏灭蜀之战也是由不同国家不同内部的不同发展引起的。诸葛亮死后,蜀汉将领姜维不断发动战争,宦官被重用,内外分歧严重,导致衰落。孙权死后,吴国的阶级矛盾更加严重,内部斗争不断,因此日益衰落。
明帝死后,魏国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落在了司马的父子手中。他们大力发展,吸引人才继续曹操。这使得魏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强大。@ 公元262年,司马昭分析现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准备,发动战争。
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为国家服务,治理国家是根本。魏灭蜀之战不仅是蜀国的堕落,也是吴国的萎缩,更是魏国的强大。相反,魏国的掌权者仔细分析了情况。时机已经到来。以前的派上用场,魏国终于赢了,留下了永恒的名声,成为后人互相赞美的故事。
谁将是魏灭蜀的战主?
在魏国攻灭蜀国的战争中,邓艾和字士载是三国结束的最后一场倾国战争的主要将军;钟会和字士季。
[img]14904[/img]
姜维像
诸葛亮死后,蜀国姜维任命为主将。但刘备的儿子刘禅花花公子,相信黄皓。姜维不成功,踏水养兵屯田,使内政分裂!魏国此时财政雄厚,受司马氏委托,在邓艾将军的掌管下,军队也强大起来。263年夏末,魏国主将钟会、邓艾、中路先锋诸葛绪率领18万魏国兵马南攻蜀。士兵分为三条路:邓艾的3万魏军进入西路,从叠中攻打姜伟;诸葛绪领兵3万人,在阴平桥上切断姜伟后路;10万主力从东路进军,然后从三路羊肠小道斜谷、罗谷、子午谷三路直接进入汉中。然而,不懂兵法的刘禅却要指挥蜀军,使魏军主将钟会能长驱直入,直接取阳平关。阳平关是乐城和汉城的门阀,魏军当然势如破竹!魏军主将邓艾正与姜维作战。
姜维知道阳平关失守,担心剑阁不能坚守。蜀军战而退,希望支援剑阁。可惜诸葛绪来了,姜维没有退路。毕竟,姜维是卧龙的弟子,假装要攻击诸葛绪,并派人绕后。诸葛绪忙着退役30里,让姜维一路南撤,退役剑阁!剑阁易防难攻,钟会长时间攻不下。姜维正要等魏军补给不足的时候包夹钟会,让他进入曹爽的后尘。魏军前后夹击,切粮草不足,军心动摇局势不利!然而,邓艾献奇策:“从天险小道绕绵阳东,剑阁蜀军必排援兵,可趁剑阁空虚取之,迅速断江维后路!这个计划被采纳,并让邓艾执行!邓艾带兵攀岩崎岖的山道,正因为如此,蜀国没有派人看守!魏军天降奇兵,马邈大惊失色,降与邓艾!这个消息传入姜维军,姜维依然坚守剑阁,没有中计。然而,与邓艾相比,蜀国诸葛瞻略输一筹,魏军直攻成都。但成都兵力不足。听了乔周的意见,刘禅投降了魏国,使姜维也投降了。姜维前后夹击,最后输给了魏!至此,蜀汉灭亡!
魏灭蜀之战地图
魏灭蜀之战是大国占领小国的战争,是弱肉强食时代的必然结果。公元263年,在司马昭的带领下,魏率先对逐渐衰弱的蜀国发动战争。与此同时,魏当权人司马昭也巧妙地利用地形攻占蜀国。
[img]14905[/img]
魏蜀分布图
三国后期,由于魏、蜀、吴三方并立,三国力量不均,局势逐渐崩溃。蜀国因宦官而受到青睐,军队力量不断削弱,导致蜀国发展停滞不前。此时,魏国在司马昭的管理下肆意发展经济,政治越来越稳定。因此,公元262年,司马昭分析了现状,决定率先发动战争。此时,除郫县外,蜀国西部还有汶山、龙鹤、冉冉、白马、匡驻扎在五围牙门的军队;江伟的军队在齐、五等地。同时,罗宪也驻扎在江州;南部霍戈准备在南部六个县增援蜀国北部;罗城北部仍然存在,姜伟的军队也可以在不远处得到救援。
可以合理地说,此时蜀国的力量,各地的力量都处于优势,但蜀国最终投降了魏国。这场以强胜弱的战争以魏国的胜利而结束。魏灭蜀之战,魏国巧妙地利用了蜀国的地形,魏国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南下。@ 邓艾率领三万魏军从狄道向甘松迈进,攻打姜维;诸葛绪率领三万军队从祁山切断姜维的后路;@ 钟会直接率领10万主力进攻蜀国。
魏灭蜀战城的兵力部署
公元2863年8月,魏军18万军队分为三条路:邓艾带领西路3万多人,诸葛绪带领中路3万多人,钟会带领东路10万多人。邓艾带领西路军直接攻打蜀国的姜伟,诸葛绪带领中路军打破了后路。钟会带领的主力军分为三条路进攻汉中。这样的军事部署能促进魏灭蜀之战的胜利吗?
[img]14906[/img]
魏灭蜀战城池兵力部署图
魏灭蜀之战开始时,刘禅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廖华去增援姜维,并命令董厥、张翼去防守阳平关。然而,当魏军正式进攻蜀国时,刘禅让蜀军从汉中撤离,使钟会带领军队直接进攻阳平关,然后乐城和汉城也直接被打破。这时,魏灭蜀之战达到了高潮,然后钟会带领军队直奔剑阁。同时,邓艾带领西路军从东、西、北同时攻打姜伟。姜伟知道魏军已经进入汉中,于是直接退兵援助剑阁。诸葛绪因为断了路,骗了诸葛绪,一路撤退,与蜀国协会和解,增援剑阁。
姜维利用剑阁易防难攻的有利地形进行防守,并得到吴国的增援。魏灭蜀之战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钟辉不得不用他的文采说服姜伟投降。然而,这对姜伟来说毫无用处。钟辉只能进攻,但屡战屡败。粮草不足使魏军心旷神怡。这时,邓艾提出了一个妙计——偷袭涪城,使姜维双方进攻。正是这个妙计促使魏灭蜀之战的胜利。邓艾带领军队一路走过各种艰难险阻,逼近江油。江油守将不知所措地面对魏军的偷袭,于是投降。蜀军得到消息后,没有实施正确的战略,使涪城失败,撤退绵竹。蜀军退兵绵竹后,邓艾劝降却被斩来使,魏军直接派兵攻打,最终攻破绵竹进入成都。魏灭蜀战城的兵力部署并不十分巧妙,只是刘禅太昏庸导致蜀国大败。
魏灭蜀之战:三国结束的最后一场倾国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