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说钟会在关中治兵,就上书给刘禅派兵准备。然而,刘禅并没有认真对待黄皓的诽谤。司马昭正式发动魏灭蜀战争后,蜀汉一方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在这场战争中,姜维率众将钟会十几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最后,刘禅听从了乔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值得注意的是,蜀汉灭亡时,两位将军完全有能力去救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位将军并没有带领军队前往蜀汉都城成都。所以,问题来了,蜀汉灭亡时,两位将军自尊,为什么不去救援呢?
一
@ 直截了当地说,这两位将军是霍益和罗宪。蜀汉灭亡前,霍益领建宁太守,管辖蜀汉南中诸郡。至于罗宪,他是蜀汉巴东郡的太守。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张武元年(221)4月称帝成都,7月移居巴东郡(今奉节)伐吴,即巴东郡是蜀汉防御东吴的门户。因此,霍益和罗宪守卫着南中和巴东郡,当时都手里拿着重兵,完全有能力去救蜀汉。然而,最终的结果是邓艾疲惫的老师消灭了蜀汉。对此,就霍益和罗宪而言,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对霍益来说,本来打算派兵支援蜀汉都城成都。
二
[img]416475[/img]
刘备三年(223年)去世,王子刘禅即位,历史上被称为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任命霍益为祭者,并与刘禅一起负责传达。对刘禅来说,从小就离霍益很近,这就是霍益小时候被刘备收养子的原因。@ 霍毅对蜀汉和刘禅都很忠诚。公元263年,魏国攻打蜀汉,霍益听说魏军来伐,打算前往成都协助防守。也就是说,此时守卫蜀汉南中地区的霍益显然对成都和刘禅很细心。但刘禅认为蜀汉易守难攻,因此拒绝了霍益支援成都的建议。在成都被邓艾大军攻破后,霍益身穿丧服,痛哭告祭三天。
三
值得注意的是,霍益并没有立即投降曹魏大军。相反,在确定刘禅安全的消息后,他带领蜀汉南中地区的士兵归降。正是这种行为,霍益受到司马昭的赞赏,仍被司马昭崇拜为南中都督,即继续守卫蜀汉南中地区。另一方面,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56年,陈病逝后,无人压制的黄皓逐渐霸气起来。罗宪和姜维、廖化等将军一样,在众多大臣依附黄皓的背景下,始终坚定不移。而这一点,自然被黄皓憎恨,因此将罗宪贬为蜀汉巴东郡的太守。当时蜀汉将军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当阎宇副将军。
[img]416476[/img]
四
@ 因此,与阎宇一起守卫蜀汉巴东郡的罗宪,手下也有一批精锐的士兵。此外,夷陵战争结束后,刘备非常重视这一地区,即蜀汉为了防范东吴,在这一地区投入了重兵。因此,在公元263年,罗宪也完全有机会支持成都。然而,有必要防范东吴(蜀汉灭亡后,东吴真的想趁火抢劫)。此外,没有刘禅的命令,罗宪显然无法带领军队支持成都。因此,在蜀汉灭亡之际,霍益和罗宪虽然手握重兵,但没有后主刘禅的命令,再加上巴东郡和南中地区都承担着各自的防御重任,@ 两位将军都没有支持成都。蜀汉灭亡后,霍益和罗宪最终成为西晋朝廷的将军,即继续重用。
霍益和罗宪在魏灭蜀之战中做了什么?为什么不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