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魏灭蜀之战:三国后期吞并战在什么背景下爆发?

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导人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并派出钟会、邓艾和诸葛绪攻击蜀国。蜀将姜维和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挡魏军主力。

魏军的具体进军路线是:西路邓艾主攻江维,中路诸葛绪负责切断江维后路,东路钟会军主攻汉中诸城。与邓艾交战后,姜维击败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抗魏军主力。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钟会大军前往剑门关,被回援的蜀军拦住,陷入僵局。邓艾采取迂回战略。魏蜀两军主力对峙剑阁时,率领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穿越700多里荒芜的地区,凿山开路,袭击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再次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入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

蜀汉于263年11月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img]7894[/img]

背景

三国后期,由于三方力量的消长变化,魏、吴、蜀并立斗争的局面逐渐崩溃。

诸葛亮死后,蒋婉和费祎辅政。他们遵循诸葛亮的既定政策,团结内部,不易用兵,曾经使蜀汉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247年至262年,蜀汉将领姜伟不断向魏发动战争,力量日益消耗。此外,刘禅最喜欢的宦官黄浩窃取了机柄,朝政日非,民有菜肴。262年侯和之战,姜维军大败,死伤惨重。于是黄皓和诸葛瞻打算罢免姜维,让阎宇代替将军。姜维讨厌黄皓弄权,上书请杀之,刘禅不听。姜维只能避住群中屯田,拥兵北防。朝政内外存在严重分歧。到目前为止,蜀汉的基础已经大大动摇。

此时吴国,由于孙权死后内部发生争执,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多次攻击魏国也以失败告终。吴国的实力大大削弱。

魏国自明帝曹睿死后,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为傀儡皇帝。曹爽先是专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独掌大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并打算代魏。一方面,司马的父子大力清除曹的势力,吸引士族。同时,他们还注重吸引人才,移民到实际边境,利用曹操的方法推广耕地,修复水利,使魏在司马的领导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对外,著名将军邓艾多次抵抗江维的北伐军,司马昭也在寿春平定了诸葛诞的反叛。

[img]7895[/img]

然而,在260年的甘露事件中,贾充指示成济公开杀害魏军曹尚。一方面,司马氏能够进一步控制曹魏朝廷。另一方面,这种违反邪恶的行为也使司马氏失去了舆论和人民的支持,延缓了司马昭禅宗的步伐。目前,司马昭迫切需要一场外部胜利,寻求政治突破,洗刷污点,积累篡位资本。

262年,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蜀汉“老师累了,我今天砍了,就像手掌一样”,决定采取“今天宜先取蜀,三年后,由于巴蜀顺流,水陆并进”的战略方针,然后摧毁东吴,统一全国战略政策。朝鲜的大臣们都反对,邓艾多次写道,现在还没有时间去伐蜀。只有司隶校尉钟辉大力支持,并与司马昭一起“筹划地形,考察情况”。

为此,魏国任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的蜀国进攻做准备。同时,他威胁要先攻击吴,以迷惑蜀汉。姜伟听到这个消息,忙着向后主刘禅报告情况。他建议派兵预防杨安关(即杨平关,陕西宁强西北)和阴平(甘肃省文县西北)的桥梁。但后主听了黄浩的鬼巫的话,认为魏军不会进攻,忽视了姜伟的建议,也不让朝鲜大臣知道这件事


魏灭蜀之战:三国后期吞并战在什么背景下爆发?魏灭蜀之战:三国后期吞并战在什么背景下爆发?

,,,,

  • 发生王敦之乱的起因是什么?王敦之乱有何影响
  • 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

  • 晋孝武帝司马曜,历史上被一个女人活活闷死。
  • 虽然这位皇帝是一位致力于国家事务、重用贤臣的君主,但他也是一位嗜酒如命的君主。可怜无辜的悲伤催促皇帝,因为他喝酒后开...

  • 解密:为什么三国中这三位文人的死被津津乐道?
  • 《三国演义》被称为“书中的老虎”。小说所蕴含的军事战略和人类生活哲学启发和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在这本书中,我们...

  • 司马懿擅权之谜:曹魏衰落始于曹丕成为接班人?
  • 曹操抛弃曹植,选择曹丕,到底是对是错? 有些人认为曹魏最终失败是因为曹操选择了错误的继任者。如果曹植最初选择曹植,情...

  • 解密: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是政治花瓶吗?
  • 公元239年,曹魏政权进入另一个政治周期,直到嘉平元年(249年)结束。在权力的游戏和重组中,一个女人也承受着难以忍受的...

  • 晋武帝立傻子为王子:司马炎为什么立傻子为王子?
  • 为什么司马炎把傻儿当王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两条白龙出现在弘农和池池两地,但晋国色。 几天后,大晋迎来了他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