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年至少在中国南北朝开始。《北史玉文护法》记载了玉文护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以前在武川镇生过你的兄弟,大的是老鼠,二的是兔子,你是蛇。”说明当时有十二生肖的民间用法。
但是十二生肖的起源是什么呢?据中国古籍记载,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最初采用“干支年法”,即10个天干符号A、B、C、丁、戊、己、庚、辛、仁、桂、12个地支符号、丑、寅、毛、陈、晨、思、午、未、申、酉、徐、亥。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以动物为代表。《唐书》记载:“狡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称虎年。此外,《宋史·吐蕃传》还记载,吐蕃首领在叙事中,以物为年,所谓“道旧事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此后,在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年法相互触合,形成了现在的十二生肖。正如清朝赵毅在《新余丛考》中所指出的,“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毛之十二辰,但以鼠、虎、兔等分纪岁时,浸寻在中国流传,便相沿不废耳。“这种对十二生肖起源的解释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此外,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还有一句话:洪浔的《阳谷漫录》中说,12个地支中位居奇数的人也以动物的手指或脚为奇数。如果子位居第一,与之匹配的老鼠是5个手指,而地支中位居偶数的人则以相属偶数为名,如牛与丑、4爪等。在《草木子》中,叶世杰将十二生肖的起源解释为:术家将十二生肖与十二生肖相匹配,每一生肖都有自己的缺点,如鼠无牙、牛无牙、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肾、狗无胃、猪无 筋,人则无不足。”
还有各种其他的说法。比如黄帝要选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鼠、牛、虎等12种动物是通过比赛选出来的;十二生肖来自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十二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进的;或者28个星宿分布在周日,值12个小时。每一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小时值班的动物中选择某种常见的作品作为某一年的代称,等等。虽然人们无法确定十二生肖的确切起源,但它流行、方便、有趣,已经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仍然具有实用价值。
揭秘:中国古代十二生肖是哪个朝代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