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解密清末爆发了五次金融危机,民族资本家遭到打击

1864年6月1日,湘军攻占天京,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上海大量难民返乡,上海租界人口迅速回落。原本繁荣的房地产受到很大影响。大量房屋空置,大量未完工建筑,地价暴跌,租金下降,许多开发商破产;码头、煤气厂、砖窑、锯木厂等与房地产配套相关的行业相继倒闭。

金融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危机四伏。清末对外资开放时,由于对金融市场没有监管,发生了5起金融危机——1866年两场战争、1883年倒账、1897年贴票、1910年橡胶股、1911年革命时期钱庄倒闭。

1866年:

两场战争带来的潮流

美国南北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于1866年结束,导致上海金融动荡。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世界棉花供不应求,每磅棉花由2便士飙升至7便士。棉业投机成风,华北棉花也成为外国商人追求的对象。在此期间,汇川银行、利华银行、利盛银行和利生银行在上海和香港设立了四家英国银行分行。这些银行在经营国际汇兑业务和外汇投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股票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利华银行面值10英镑的股票市场价格高达25英镑。然而,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棉花供应趋于正常,棉花价格急剧下跌;除了国际棉花价格下跌外,一些中国奸商总是在棉花中加水后打包,以增加体重和盈利能力。赤道过后,英国商船上的棉花全部腐烂发霉,汉口和上海的棉花滞销,棉花价格进一步下跌。

1864年6月1日,湘军攻占天京,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上海大量难民返乡,上海租界人口迅速回落。原本繁荣的房地产受到很大影响。大量房屋空置,大量未完工建筑,地价暴跌,租金下降,许多开发商破产;码头、煤气厂、砖窑、锯木厂等与房地产配套相关的行业相继倒闭。

最后,上海外商银行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11家银行中有6家倒闭,许多棉花商、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都崩溃了,有些甚至自杀了。

[img]828722[/img]

1883年:

倒账风潮

“倒账”是中国传统的金融术语,是指银行、票号、银号等金融机构无法收回的账户(贷款)。俗话说,“吃倒账”是因为“倒账”而造成的损失。

从1880年到1883年,上海掀起了投资行业的高潮,工矿企业股价上涨,吸引了大量投机资金。1882年9月,股市非常牛市,熊市也在酝酿之中。投资者互相抵押炒高的股票,商家和银行都收入了大量股票。1883年初,临近年底,银根收紧,许多丝绸商人被困。这时,中法战争即将爆发。外国银行和山西票号从银行收回短期资金,个人储户也纷纷提现。银行逼账就像倒账。很多人趁机卖股票,股价大幅下跌,没有资金承担,导致新的倒卖,股市崩盘。1883年初,著名的金家记丝栈倒闭,欠40家银行56万元,涉及40家银行倒闭;胡雪岩的富康雪记银号破产。上海滩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徐润因法国军队威胁进攻上海而破产,损失了340万两银,影响了22家银行的破产。

1883年初,上海有78家银行,年底只剩下10家了。所有普通商品降价30%至50%,所有房屋难以出售,贸易完全停止。

1897年:

贴票风潮

“贴票”是中国现代银行发行的凭证,类似于今天的“定期存折”。其创始人是潮州商帮在上海开设的“协和”银行。它的规定是,任何以98元现金存款的人都可以在半个月后向银行支付100元现金,这是中国最早的贴票。贴票初期利率约20%,后期高至50%、60%。

1897年,甲午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卖鸦片赚了很多钱,市场上缺少白银。鸦片经销商以高利率向钱庄借钱,钱庄生意兴隆,白银供不应求。有的银行不按常规经营,利用“贴票”的方式,出高利息吸收社会存款,然后以高利息借给商家。许多奸商趁机浑水摸鱼,开假钱庄吸收存款,乱发票。事实上,他们的钱庄没有资金,乱发贷款,他们的票到期后无法兑现和支付现金。此外,其他钱庄也以高利率收取存款,无法持续很长时间,最终导致数十家钱庄在一个月内倒闭。

1910年:

橡胶股的趋势

20世纪初,随着欧美汽车工业的发展,国际橡胶市场蓬勃发展,橡胶供不应求,国际橡胶价格大幅上涨。许多人看到投资橡胶是有益的,并在南洋成立了橡胶种植公司。此时,上海也出现了许多真假橡胶公司,他们在上海积极发行股票。例如,1903年,英国麦边在上海成立了一家蓝色格志扩散公司,称该公司在南洋种植橡胶树、石油和伐木,赚了很多钱来吸引中国人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该公司的股价也一路上涨,100荷兰盾(约合中国银602)面额的股票,市场价格居然上涨到1000两。

面对高利润的诱惑,大量人参与了橡胶股的击鼓传花游戏,钱庄和票号也参与其中。橡胶价格太高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下令限制橡胶的使用。国际橡胶价格下跌,橡胶股泡沫破裂。1910年7月,正元、兆康、谦余三家银行倒闭,引发上海金融业倒闭。10月8日,随着上海元丰润银及其在各城市分号的破产,公私银行亏损超过2000万元,金融危机迅速传播到宁波、福州、天津、北京、武汉、北京、广州等全国主要商业港口。市场上银根短缺,大量钱庄纷纷牵连破产倒闭,最终引发了第二波倒闭。

在这一趋势中,川汉铁路公司股价亏损350万两白银。盛宣怀担任邮传部尚书后,要求将铁路收回国有,拒绝赔偿川汉铁路损失的350万两银路款。同时,以发行股票的形式将保留路款返还给川汉铁路公司股东,这无疑是对股东的重大打击。邮传部不仅将铁路收回国有,还夺走了股份。四川人民发誓不同意,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引发了保路运动和四川混乱。湖北新军调到四川镇压,武昌空虚,武昌起义爆发,清朝土崩瓦解。孙中山曾说:“如果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可能会晚一年半。”

1911年:

银行倒闭的趋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响应政局动荡,银根短缺。与清政府关系密切的官员和山西票号被大量提取,但贷款无法收回,导致严重的支付危机。几年内,所有14张信誉良好的票号都被关闭和清理。

辛亥年,上海共有42家钱庄倒闭,此时晋商、徽商的钱庄、票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五场金融灾难打击了一批对现代企业充满活力和兴趣的民族资本家。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工业一直遭受挫折。上述金融趋势的发生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对金融市场缺乏监管、缺乏社会信用机制、外国资本的贪婪和阴险、民间金融组织的软弱和幼稚、中国人民的急功近利和后续行动等诸多问题。


解密清末爆发了五次金融危机,民族资本家遭到打击解密清末爆发了五次金融危机,民族资本家遭到打击

,,

  • 1949年上海整肃[恶意做空]:抵抗可以就地正法
  • 在行动开始时,大多数参加战斗的士兵事先都不知道。在行动之前,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个布袋,要求把口袋里的一切都掏空,把写着...

  • 解密:【大明宝钞】70年内贬值100倍是什么意思?
  •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开始向元代学习,实施纸币。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明朝第一套纸币正式出笼。明代纸币被称为“大明宝钞”,...

  • 古代的经济模式:钱和硬币一开始不一样
  • 很多人都知道“宝贝”这个词最早描述的是真正的海贝;在古代,这些海贝被用作金钱,所以它们从简单的“贝类”变成了永远不会简...

  • 南汉铅钱[内铅外铜] 是君主聚钱的金融政策
  • 在中国帝王2000多年的历史上,大概有最多的政权把国号定为“大汉”,而“大汉”最集群的时代,就是五代十国。前后几十年,后汉、...

  • 金圆券疯狂贬值:为什么金圆券半年贬值500倍?
  • 出乎意料的是,这批黄金启运后的第三天,《申报》就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中国银行有一天晚上运出了几箱云云的物资”。 消息...

  • 揭示战国末期[货币战争] 如何加快建立大秦帝国?
  • 货币的多样性与“市场的多层次”理论相对应,这一主张的代表是日本黑田明伸。黑田认为,一些市场更喜欢这种货币,而另一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