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帝王2000多年的历史上,大概有最多的政权把国号定为“大汉”,而“大汉”最集群的时代,就是五代十国。前后几十年,后汉、南汉、北汉三个“大汉朝”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在这三个“大人物”中,远离“政治闪光灯”的中原地区,偏安岭南一角的南汉可能是最不受欢迎的,但在硬币收藏方面却是一个例外:有一定古泉收藏经验的爱好者都知道“南汉出高价”的道理——乾亨重宝铅钱早在南宋就有了奇货可居的地方,洪遵在岭南找到了两个喜不自胜的人,并专门在《春志》中写了一篇文章来记录此事。
最扑朔迷离的是乾亨钱。
洪遵的时代离南汉不远。当时他花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找到两枚乾亨重宝铅钱。如果他得到了宝藏,他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们仍然可以隐约欣赏他留下的文字,而乾亨重宝铜钱在同一篇文章中被称为“最多”——这并不罕见。也就是说,根据中国早期著名泉币专家的权威说法,乾亨重宝铜钱多,铅钱少。然而,这一说法与当代收藏家和硬币研究人员的观察大不相同:现在存在或流通的乾亨重宝铜币并不多。相反,乾亨重宝的铅钱数量相当多,不仅有硬币实物,而且还多次发现用于铸钱的钱粉丝。
[img]816935[/img]
以洪遵的时代和我的知识身份,乾亨重宝“铅少铜多”,言之凿凿,必有证据。为什么近900年后的今天从实际观察中得出相反的结论?
《十国春秋南汉三》称“时城内行乾亨铅钱,城外行乾亨铜钱”,甚至官方工资也给铅钱而不是铜钱。除非皇帝特别批准,否则铜钱将被改发。这一制度非常严格,“犯罪者死亡”。南汉成立仅54年,“内铅外铜”制度实施至少28年,占全国历史的一半以上。
洪遵是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五代十国后期先属南唐,后属北宋,对南汉来说是“外”。他能看到的大部分钱都是铜钱;宋朝灭南汉后,后者成了“伪政权”,不符合宋代制度的“伪政权货币”铅钱不可能像南汉铜钱一样混在北宋制钱中“发挥余热”。远离南汉故乡的江西很难看到,这是正常的。在现代,考古发掘等在岭南不断出土成批铅钱。20世纪50年代,他们在广州附近修建公路时,一次出土了2000多公斤。这些土地是当年南汉的领土,属于“内部”。当然,有没有铜。这些铅钱直到现代和现代才再次出现,出土量如此之大。难怪在南宋,奇怪的商品可以居住,足以让著名艺术家欢呼的乾亨铅钱现在几乎是“卷心菜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南汉不像一些专家说“缺铜”,“内外铜”,是南汉朝廷控制国内民间购买力,垄断外贸利润,特殊金融政策,民间只流通铅钱,不能直接从外国进口,必须依靠使用铜特权的官方商业特许经营,因此,财富自然集中在皇室手中。北宋君臣批评南汉君主是“聚敛之主”,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评价。
南汉铅钱[内铅外铜] 是君主聚钱的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