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最忠于汉朝的忠臣是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世界上有第二个三分之一,权力在掌握。他仍然在汉朝臣事,把他说成奸臣,这是罗贯中的诽谤。
曹操一直忠于献帝,顾全大局。自从董卓的专权以来,曹操逃到关东,聚集了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荐袁绍为盟主,这需要一个广阔的胸怀。
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只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他因为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更坚定。
董卓胁迫皇帝西迁至长安后,袁绍等人策划将刘虞作为皇帝,被曹操拒绝。他说“我是西方人”,刘虞拒绝称帝。这个计划没有成功。
李郭之乱后,汉献帝东一路非常尴尬。来自世界各地的王子认为汉朝的精神已经耗尽。如果曹操是奸臣,他可以无视这种闲事,甚至伤害皇帝,但只有曹操主动欢迎皇帝,重建汉朝政权。为了大局,曹操还把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
至于衣带诏事件,其实只有董承自称得到了献帝求曹操的衣带诏,真伪难以判断。如果是假的,奸臣就是董成。如果是真的,曹操发现这件事后还是把皇帝奉献给君主,而不是废除他。这怎么可能是奸臣的行为?我们只需要看看董卓、司马师、司马昭、孙军等人。皇帝对他有点不满就被废除了,而有些人甚至没有不满,甚至杀了他们。这是奸臣的行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董成原本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长,也参与过李、郭等人的叛乱。他的起源很有问题,本质上是董的余党。至于曹操杀了董成的妹妹,从那个时代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了消除未来的麻烦。我们不能用现代标准要求汉末的人。
[img]826777[/img]
伏皇后被杀的主要原因是在董贵妃被杀后,她在对伏的信中有“恶言”,并参与了伏家的阴谋活动。事实上,曹操很早就知道了这件事,但他从未采取过行动。他仍然不想在心里浪费女王。直到伏家真的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稳定,他才不得不开始。东汉的衰落是在外戚和宦官的交替统治下腐化的。曹操对伏氏的打击彻底解决了外戚的问题。就像他最初和袁氏一起杀死十常侍一样,他们都扫除了腐蚀汉朝的腐朽势力。
虽然曹操有很大的权力,但他一直尊重献帝的权威,甚至把自己的生死交给献帝。曹操见献帝,都是按照当时三公见皇帝的惯例,左右有虎来夹。有一次献帝对他说:“如果曹公认为我值得帮助,请帮助他。如果没有,就跟着你。“当时,献帝只要下令就能杀死曹操。曹操很紧张,汗流浃背,但献帝没有下令杀他,曹操也没有对献帝不公平。可见献帝和曹操还是比较信任的。
我们将曹操与其他力量进行比较。刘备从小就雄心勃勃,连村里的树都想当皇帝的车盖。很难说他的皇帝是真是假。最后,献帝还活着,刘备迫不及待地想当皇帝。孙权占领江东。鲁肃一看到他,就劝他向刘邦学习,不要向齐恒晋文学习。后来,孙权成了自己的皇帝,当然不是忠臣。刘燕在西川借口米贼当道不愿供奉朝廷,还制作了天子车马,还想取代汉朝。马腾、韩遂原本是叛乱分子,后来被招安。至于董卓、二元、公孙赞、张鲁等人,更不用说了。曹操说:“天下无孤,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帝,有多少人称王?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此外,让我们分析一下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他投降曹操时有三个要求。第一个是“降汉不降曹”。也就是说,刘备反对汉朝。从刘备最亲信的关羽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汉贼。我之前说的都是正史,演义尊刘贬曹,但即使罗贯中巧妙地说了些什么,谁忠谁奸还是露出了马脚。
曹操被视为奸臣,曹丕篡位自立。这是他儿子的事。曹操本人一直在汉朝工作。他在汉朝才持续了20多年。有人说尊刘贬曹是封建正统观念。事实上,根据封建正统观念,曹操也是一位真正的汉朝忠臣!
曹操,汉末第一忠臣,一生不称帝,只是为了支持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