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大宋帝国商业繁荣之谜:盐垄断已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大宋帝国的商业繁荣不足以与其税收水平相比,就像以帝国的财政收入来衡量其经济发展一样,可能无法达到完全对应。

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对安全的极度担忧决定了未来300年的财政困境:始作俑者赵匡胤不能再死了,否则他会后悔重新审视原来的制度设计。

作为一名将军,赵匡胤的安全感很低,这大致是由于他早年经历的社会动荡、军事叛变、士卒暴动和官僚集团在不同的势力之间——@ 赵希望用一个新的系统来彻底解决这些事件对他的心理不满。军队和文官集团的建设必须遵循确保皇室对帝国的绝对控制的原则。大宋帝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这一政治使命。

多年来,帝国形成了一套治理模式:招募失去土地的流民和社会轻微犯罪分子进入军队。

“要么募集饥饿的人来弥补这座城市,要么以有罪的方式服役。虽然这不是一条路,但这对夫妇搬到了禁卫,而弱者则是厢军,制以队伍,制以法令。当它无事可做时,虽然没有收费,但一旦有了征求意见,它就会用力量战斗,给予草挽,而世界上所有凶猛的失职者都是良民之卫。”(宋史 兵志》)

考察这种治理模式,军队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财政转移支付的责任。历代应对饥民现象,或采取救灾措施,或采取抑制土地合并、积极说服农民的政策,从未像宋帝国那样将流民纳入财政管理范畴。

文官制度的设计体现了赵宋皇室对大臣权利结束的警惕。宋太祖制定的“官、职、差”三权分离的游戏规则,足以说明他机智独特:没有权力做官,有权力的不一定是官。只有皇帝派你去做某件事,你才能算是真正的权力和权力统一的朝廷干部——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个岗位至少对应三个人,机构不扩张也就奇怪了。

[img]826423[/img]

严重制约大宋帝国基础的另一个症结是,这个帝国的领土很小,令人尴尬。南宋以后,北方领土落入金人之手,帝国的河山更加破碎。然而,尽管如此,与以往的帝国相比,人口基数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损失。虽然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严重限制了帝国的农业产出,但幸运的是,军队基本上容纳了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另一部分,然后进入城市从事商业活动。这可能是后人认为大宋帝国不歧视工商的证据之一。

然而,大宋帝国的商业繁荣不足以与其税收水平相比,就像以帝国的财政收入来衡量其经济发展一样,可能无法达到完全对应。

在帝国巨大的财政收入中,商业税并不大,而农业税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宋徽宗时期,权臣蔡京报告说,皇帝,你的收入来自两税。西宁十年两税五千七百万。宋初商业税只有四五百万,北宋中期以后保持在一千万左右,最高只有近两千万。

但这里的商业税仅指民间商业。国家直接经营的“官商”与反响大不相同。

垄断是宋代官方业务的主要收入工具,特别是盐垄断,北宋末年达到4000万;盐以外的茶和葡萄酒垄断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南宋时期达到了1000万。另一个较大的品种是杂税,尤其是南宋:绍兴30年,仅“总资金”就有2000万。

虽然民间商业提供的税收并不多,但它显然有利于民间财富和民间商业资本的积累。当然,在那个时代,民间商人集团的兴起通常不可能改变或改善周围巨大农民的地位和命运。

宋代沿用唐代创建的两税制,即将田租、户税、力役合并到田租一项,分夏秋两季征收,除两税外不得另征。换句话说,人们已经为各种设施的建设纳税,政府应该建设各种项目,应该支付雇佣人民的费用,不得征收人民免费劳动。但宋代两税制的区别在于,两税以外的户税和兵役依然征收,官方解释是两税制是田租。

因此,虽然人们已经支付了免役资金,但他们仍然必须为政府服务,甚至不能忍受“差役法”的破坏,导致许多家庭破产。王安石改革,废除了“差役法”、行“免役法”,按照其本义,堪称一大德政。结果,老党司马光上台,全面推翻新法。在废除免役法的问题上,也引起了苏轼作为老党阵营的不满和批评。

无论如何,人们是不公正的,别无选择,政府想要如何愚弄,虽然显然已经支付了一笔免役钱,但现在必须支付一笔免役钱,可以实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帝国官员的无限创造力再次得到了表现。食物进入官方仓库后,可能会被老鼠偷走,这种损失必须让人们支付,即所谓的“老鼠雀消耗”。

还有“支移”、“折变”等名称。

所谓“支移”,是指农民缴纳税收和粮食后,政府说:“这还不够。你必须把它运到哪里。如果你不想去,你可以付钱。运费按运输距离计算。”甚至有指定的运输距离。“支移”附加值甚至是税收和粮食基数本身的几倍。

所谓“折改”,是指在交税时,应该交粮食和布料,政府要求你折成钱。当然,折换率是政府的最终决定权。甚至更残忍的是,先把粮食折成钱,再把钱折成丝,这样折三五次,一块布折几块,一桶小米折成几桶,“一巴掌一掌血”,生生逼着小民走上绝路。南宋的布丝折钱,起初是一匹两贯,后来改为六贯,最后折成十贯。几折之间,布丝的实际税率上升了五倍。

有时候政府很穷,会提前征收两税,秋粮还没收就收秋税,这叫“预催”;今年已经交了,也叫你提前交明年,这叫“预借”。南宋后期的淳佑八年,一些州县甚至预借了淳佑十四年的两税。

帝国实行盐垄断。起初,政府直接生产和销售,后来改为政府将垄断权出售给私人,由他们生产和销售。宋初,盐垄断收入1000万元;元丰年间,收入翻了一番,变成了2000万元;蔡京当政时翻了一番,达到了4000万元。这只是政府出售垄断权的“盐引”收入。此外,盐业的劳动和附加利润大大超过了农业税。

盐是生活必需品。经济学认为,价格弹性很低,没有替代品。当价格上涨时,销售额的下降幅度很小。你必须以低价购买,但你仍然必须以高价购买。唐末,盐政每年收入数百万。它被批评为价格过高,剥削了人民。宋人认为吃盐不会比唐朝多多。如果他们的收入超过这么多,他们只能一路提高价格。

苏东坡的《山村绝句》中描述了过高的价格甚至迫使人们少吃盐或不吃盐:

“闻韶解忘味,近来山里食无盐吗?”

山村老人抱怨,不要以为我像孔子一样沉迷于音乐,“三月不知道肉味”,只是因为我很久没吃盐了。

强迫商人购买“盐引”也是一个主要的景观。蔡静将当地盐垄断收入设定配额,作为考试官员的基础。收入超过配额的,可以升级,不能达到的,予以处罚。当然,关于官员的未来,下层官员也改变了创收的方式,私人商人不可能不购买垄断权。


大宋帝国商业繁荣之谜:盐垄断已成为主要财政收入大宋帝国商业繁荣之谜:盐垄断已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