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大部分与契丹、女真、蒙古的战争都是在中原或以南的农业地区进行的。世界上最早的热兵器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出现在中国,并不断得到改进。
元末分离时期的战争也广泛使用热兵器。《火龙神器阵法》一书的作者焦玉自称是他献给明太祖的热兵器,使朱元璋能够统一世界。《火龙神器阵法》记载了38种热兵器,但其中只有一种是轻型长程武器――火枪(又称“手枪”)4,是火绳枪的前身。
朱元璋统一中国,对未来几百年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接下来的400年里,中国内战较少,敌人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宋元战争中发明的热武器再也没有发挥其优势。
从15世纪初明成祖五次亲征蒙古的经验可以看出,明代枪炮在沙漠战争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虽然明军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热兵器,但从未消灭过敌人。塞外没有城市,明军的大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蒙古军队避免与明朝的主力军相遇,明军不得不用轻骑追击,但当时的热武器主要是步兵武器,不适合骑兵,所以明朝骑兵在武器上没有优势;此外,沙漠广阔,荒芜,携带沉重的大炮,供应数十万军队并不容易。这就是明初国力强的根本原因,但明成祖亲征蒙古五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前两次只能小胜,其余都是徒劳的。
早期的热兵器没有在热带森林的游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热兵器最适合对付密集步兵,但在森林中发动游击战的敌人知道如何分散和隐藏,这大大降低了热兵器的作用。安南在明朝成祖和宣宗期间反叛。虽然明朝派兵征服,但最终不得不承认安南的独立性。热兵器未能使明朝军队在游击战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是6。
由于当时热兵器对北蒙古宿敌和南安南叛军的作用有限,但落在盗贼手中,可以用来对付官兵和城市。因此,不难理解明朝没有故意开发这些武器。
[img]824181[/img]
到了15世纪末,西欧热兵器的战争需要和不断改进已经比明朝进步。葡萄牙人于1521~1522年,它扰乱了广东沿海地区,被明朝海道副使王宏和日本准备指挥官柯荣驱逐。这场战争在今天的香港屯门和广东新会西草湾举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中西军事冲突。虽然当时葡萄牙的枪炮比明朝优越,但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太大。此外,葡萄牙人失去了敌人,供应困难,所以他们最终输了。在此期间,葡萄牙人更先进的佛朗机枪、火绳枪和制造火药的方法被引入中国。
明人不仅模仿西方的新型热兵器,还将其改造成迅雷枪(一种装有五根枪管的火绳枪,枪管轮流发射)、连子枪(一种原机关枪)和翼虎枪(一种装有三根枪管的短射程轻便火绳枪)等。虽然这些发明增加了火绳枪的发射率,但只有翼虎枪可以用在马背上,而翼虎枪的射程和标准仍然不如弓箭,弹药仍然不能装在马背上,所以对蒙古轻骑的影响不大。
在15、16世纪骚扰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热武器8。明朝官兵利用改良的枪炮和配备西洋大炮的战舰来对付他们,在武器上占优势。然而,日本海盗得到了许多沿海官员和人民的秘密支持,加上许多集团,官兵消灭了一批又一批,所以很难根除。戚继光终于依靠士卒的严格操练和纪律,消灭了9个日本海盗集团;“隆庆开禁”大大减少了沿海居民私通日本海盗的数量,这也是日本人没有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见第二章第一节)。
17世纪初,一个新的强敌出现在东北――满洲。满洲不是游牧民族。他们重视建立据点和征服城市。明朝成立200多年后,一个新的热兵器终于出现在边疆。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叛明。在第二年的萨尔浒战役中,配备热兵器的明军战术错误,几乎被只配备冷兵器的满洲军摧毁。明朝立即聘请澳门葡萄牙人协助铸造更好的大炮,教授10种操作技术,从广东沿岸的欧洲沉船中打捞出许多先进的红夷大炮,运往北方前线。这些大炮在天启六年(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努尔哈赤被炮火伤害,满洲军大败;红夷炮在锦州、滦州等后续战役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领导了这些大炮的力量后,努尔哈赤积极模仿它们。在明朝工匠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地铸造了“天佑助威将军”大炮。后来,他们从明朝将军孔有德获得了许多明朝红夷大炮和大炮操作技术;进入海关前,他们改进了这些大炮,利用明朝的冶炼铸造技术和西欧的热武器知识,制作了比明朝大炮更强大的“神威将军”大炮11。
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的清朝统一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枪支,直到康熙20年(1681年)平息了“三藩之乱”。在此期间,中国的热武器技术已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郑成功的水手有能力赶走在台湾的荷兰人,康熙时期的清军可以击退入侵黑龙江的俄罗斯士兵,强迫俄罗斯签署《尼布楚条约》(见第一章第四节)。
但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里,清帝国大致升平。17、18世纪,准嘎尔平定,新疆复苏的战争在沙漠中进行,枪支再次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直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热武器才有机会进一步发展,仍然停留在“三藩之乱”时期的技术水平上。
由此可见,当中国出现宋元、明末清初等长期大规模军事对抗时,热兵器将继续演变。然而,在明清时期的500多年里,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重要的战争。在西北沙漠草原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枪支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热兵器的发展速度不如西方。
解密:鸦片战争前,清军火器仍处于[三藩之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