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宝马的传说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了西域诸国的情报,包括大宛宝马的传说。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一个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为汉武帝捕获了一匹汗流浃背的宝马。汉武帝得到这匹马后,欣喜若狂,称之为天马。并作歌咏之,
歌声说:“太一贡天下,汗流浃背。城荣和西龙是朋友。”只有一匹千里马改变不了国内马的品质。为了夺取大量的“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湾国发生了两场血腥战争。
起初,汉武帝派了1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一匹纯金马前往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来到大湾国首都二师城(现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湾国王可能渴望爱马,也可能是因为军事考虑(骑兵是西域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拒绝用大湾马代替汉代金马。金马在汉使归国途中在大宛境内被劫,汉使被杀。汉武帝大怒,
然后决定用武力夺取汗流浃背的宝马。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多公里,抵达大湾边境城市郁城。然而,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湾国,不得不返回敦煌。当他回来时,只剩下十分之一的马了。
[img]822350[/img]
三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着两位相马专家前往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同意大宛每年向汉朝选两匹良马。汉军选择了几十匹好马,中等以下的公母马3000匹。长途跋涉后,到达玉门关时只有1000多匹余汗血马。汗马体型好,善解人意,速度快,耐力好,适合长途行军,非常适合作为军马使用。
引进了“汗马”的汉代骑兵确实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甚至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汉军与外国军队的战斗中,所有的部队都是由汗水和鲜血组成的,敌人数量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经过长期训练的汗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并开始了舞步表演。另一方使用矮蒙古马。看到汗马又高又瘦,勃然大怒,他认为这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没有战斗就撤退了。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中国到元朝,已经繁荣了几千年,但为什么它后来消失了。从历史资料来看,当时,
引进的汗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相对适中,繁殖是可行的。然而,由于我国当地马种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任何引进马种都采用了以下模式:引进-杂交-改进-回报-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汗马”也是后代因自身缺点而放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汗马虽然速度快,但体型苗条,负重能力相对较弱。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们骑马作战,穿着盔甲和便携式武器。总重量相当大,他们更愿意选择强壮的马。此外,由于马具的原因,汗马无法驾驶对方,而强壮的蒙古马则没有这样的劣势。最后,从中亚和西亚引进的几乎所有马都消亡了。
汗血宝马的历史传说:汉武帝为什么要寻找汗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