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太初第一年(公元前104年),发生了一场只为争夺好马而战的战争。当时的皇帝是汉武帝。他任命李广利为二师将军,带领6000名骑兵和数万名“县恶少年”前往大湾(古西域国名,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交界处)。出兵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大湾的名马。
在汉匈奴几十年的战斗中,汉马损失了很多。通常在一场战斗之后,马剩下的不到十分之七八。双方战马的数量急剧减少,使彼此无法进行新的战争。
为了弥补军马的损失,汉武帝一方面扩大了养马业,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改善马种。首先,乌孙的马种被引入,被称为“天马”。后来,他知道大湾有一匹汗流浃背的好马。汉武帝想通过和平手段寻求大湾马,所以他派出了一位名叫车令的使者,
[img]19759[/img]
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怒不可遏,于是派李光利率兵进攻大湾。然而,这次出兵并不顺利。沿途,所有小国都坚持不与汉军合作。汉军劳师远征,人困马少,军中人员不断减少。当他们到达大湾时,军队中只剩下数千名疲惫的士兵。进攻没有成功,但被击败,损失惨重。李光利不得不带兵退役。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他认为大湾是一个小国,汉军不能进攻,肯定会影响汉朝对西部国家的威望,所以增加了10多万军队,使李光利率军队再次进攻大湾。这一次,汉军人数众多,沿途的小国也希望顺从,使汉军顺利进入二师城,先切断城市水源,然后进攻城市,迅速突破外城。
为了避免被汉军打破的坏运气,大湾贵族与汉军和平,并尽最大努力让汉军选择一匹好马。汉朝持续了四年,发动了两次大规模远征,不仅花费了大量资金,而且还损失了数万名士兵,几乎以十几条生命的代价换回了一匹大湾马。这充分表明,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优秀的马种对维护帝国统治是多么重要。
汉武帝远征大宛之战:只为争夺汗血宝马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