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清朝和中亚,
引言
乾隆22年(公元1757年),清军成功平息了准噶尔汗国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圆满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清准战争”,这也是继安史之乱之后,中原王朝势力再次触及中亚。
01
准噶尔叛乱平定后,中亚和清朝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哈萨克玉兹的阿布莱汗积极派使臣到中原见天子。当时,他不仅献出了优秀的马,还表示愿意回到清朝。随后,哈萨克的大玉兹、小玉兹的汗王和布鲁特(柯尔克孜)的领导人也纷纷主动要求回到中原。
[img]543848[/img]
有趣的是,乾隆礼貌地拒绝了哈萨克的回归请求。你知道,开拓领土的重要证明也是后代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哈萨克的回归为清廷统一中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这对乾隆是有益的,但乾隆为什么要拒绝呢?事实上,这背后隐藏着乾隆皇帝的远见智慧。
02
事实上,哈萨克愿意主动并入中原王朝,这与准噶尔蒙古有很大关系。准噶尔部是瓦拉首领的驻地,瓦拉是明朝卫拉特蒙古的名字。明朝时,卫拉特蒙古首领被杀后,被金家族和察哈台汗水压制,生活条件不容乐观。最后,卫拉特蒙古不得不选择放弃漠北牧场,逐渐转向哈萨克草原。
此时,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以争夺贸易渠道,根本不关心卫拉特人。因此,哈萨克和卫拉特在草原上没有发生重大冲突,因此草原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然而,在16世纪末,哈萨克汗国的实力逐渐增强,西迁的卫拉特人逐渐成为哈萨克汗国的一部分。
17世纪初,面对内外危机严重的局面,卫拉特贵族决定暂时搁置内部矛盾,共同对抗外敌。因此,重新团结的卫拉特蒙古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喀尔喀蒙古的战争,在东部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也在西部进攻,成功征服了哈萨克的杨吉尔汗。
[img]543849[/img]
之后,准噶尔部长加丹将卫拉特的力量推向了顶峰,完全控制了哈萨克草原,并不断侵蚀锡尔河流域的城市。日益强大的准噶尔汗国无疑对新兴的清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双方的摩擦最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清朝战争”。
据资料显示,在国力最强的时候,准噶尔部有20多万人,总人口约60万,成为当时中国西部最强大的地方政权。为了消除危险,清政府效仿汉武帝派遣西部地区,希望与中亚哈萨克人合作,从东到西攻击准噶尔部队,使其无法在战争中首尾相视。
[img]543850[/img]
03
俗话说,“房子漏水是连夜雨。”正在与清军作战的准噶尔汗国不仅内部发生了内讧,而且在中国也发生了天花的肆虐,这为乾隆平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事实上,没有天花的帮助,乾隆根本没有完全平息准噶尔的把握。战线太远是清朝国力的巨大消耗。
当时,清廷的国库再也无法支撑一场漫长的战斗了。如果战争变得僵化,国家财政随时可能崩溃。因此,乾隆不断敦促前任指挥官加快进军步伐,必须迅速进入准噶尔的巢穴伊犁。
后来,当哈萨克人与清军联合作战时,他们看到了清朝帝国的强大实力,从而产生了回归清朝的想法。然而,当时乾隆皇帝只想确保边境的稳定,却无意教育哈萨克人。此外,哈萨克起源于金帐汗国,与中国没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不仅离中国很远,而且土地贫瘠,治理起来太困难了。乾隆皇帝没有接受哈萨克想要回到清朝的要求。
[img]543851[/img]
除此之外,乾隆不接受哈萨克的归降还有另一个考虑因素。哈萨克长期以来一直是清朝和沙俄两国之间的强大国家,在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取悦双方。毕竟,没有人能冒犯这两个强大的兄弟。如果清军同意驻扎在哈萨克草原,沙皇和俄罗斯将不可避免地不会忽视它。中国和俄罗斯很容易发生积极的冲突,这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出于这一考虑,乾隆最终拒绝了哈萨克的投降。
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哈萨克最终未能回到清朝,但清朝统治者和哈萨克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即使在中亚战争中,哈萨克牧民也会选择去新疆避难,逐渐进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成为56个民族之一。
参考资料:
《七律·元旦试笔》《醒世恒言》《清统一准噶尔之战》
清军平定准噶尔汗国后,再次触及中亚 为什么乾隆皇帝拒绝统一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