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国顶尖的考古学家和水利专家聚集在杭州。他们来验证一件事,并召开了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专家论证会。
论证会@ 专家给出了一致的结论: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坝系统。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再次证实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
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历史再次被良渚人改写。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水利史的第一课是从4000年左右著名的大禹治水开始的。然而,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实物,良渚的水利系统“证据确凿”。
你一定想问,证据是什么?论证会前一天,记者实地跟着专家。
水坝是如何被发现的
为什么勘探长达近10年?
2006年,良渚古城正式发现,今年才十年。
随后,考古学家在古城西北部发现了11条水坝。
[img]821772[/img]
这不是一次性发现的。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就在良渚古城西北部发现了塘山遗址——它有一座6公里长的大坝,可以阻挡古城背面从大遮山流下的山洪,将水引向西方,使古城能够直接避免山洪。
当时,一些学者意识到这是良渚时期的水利设施,但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独立的水利遗迹。出乎意料的是,它只是整个防洪水利系统的一部分。
要探索,必须找到位置,否则就是抓瞎。从2007年到2015年,是一个漫长的勘探调查期。
通过科技观察谷歌地球等遥感手段,专家发现塘山西侧与毛元岭的自然山体连接后,并没有像之前推测的那样向南延伸,而是将狮子山、鲤鱼山、梧桐巷等不同大小的坝体连接到西南。
然后,他们找出了良渚古城西北部11座大坝的位置和结构。为了了解大坝的结构,直到去年7月才开始正式挖掘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大坝。
水坝怎么做
草包泥相当于现在麻袋里的土
为什么良渚人在建城时同步造坝?最重要的原因是抗洪。
他们住的地方海拔只有2米多。每到季风季节,西天目山形成的山洪都会倾泻而下,很容易淹没房子。@ 良渚人必须修建水坝,堵住洪水。
我们在其中一个斜坡前停了下来,叫老虎岭大坝。发掘后的大坝是黄土的剖面,凹陷的地方,水渗入泥中。
如何证明这是水坝?
考古领袖王宁远指着烂泥里的白线:“这是烂草。它混合着泥,包成一块块的泥袋。我们称之为“草包泥”。良渚人用它堆成大坝。”
这样,我们在抗洪时,用草包或编织袋装土筑坝,难道不是真的吗?
那良渚人是怎么做到的呢?王老师重现了我们的原景——
良渚人的家就在沼泽的地边。沼泽下有淤泥,上面有草。哪些草:芦苇、芦苇和茅草(现在也很常见)。他们可以在家里拿所有这些材料。然后,先把地上的草切掉,用铲子把草下的淤泥切掉,滚在草上,裹上淤泥,然后用芦苇绑起来。没关系。
而且,一路铲过去,草和泥都用完了,这里几秒钟就变成了河。他们只需要打开家旁边泊位的私家游艇——小竹筏,把草包运过去,就可以轻松搞定。
这比我们现在挑土更省时省力。“这是一次性完成的事情,因地制宜。”王宁远说:“草裹泥本身体积小,柔软,可塑性好。它与外面的草茎紧密相连。堆积后,它紧密相连,不会漏水。”
更重要的是,经过勘探,考古学家发现大坝上的草都被泥覆盖在引水面附近。说白了就是靠近洪水受力较大的位置,抗洪效果一目了然。
[img]821773[/img]
为什么是良渚?
有数据,有良渚人的生活垃圾
如何证明水坝是良渚?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笑了。
要证明这些大坝都是良渚时期的,有两个证据。首先是用科学的手段测量年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碳14年数。根据北京大学实验室碳14年数据,测量了7个坝体样本,即用泥包裹的草。结果表明,时间在4700-5100年之间,属于良渚文化的早中期。
数据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实物,也就是良渚人留下的生活垃圾。
比如在塘山,发现了良渚人的墓葬和玉器作坊,在老虎岭,发现坝上有一条良渚时期的沟,里面有良渚文化的陶器碎片。
@ 毫无疑问。
能抵抗百年一遇的洪水
还方便出行
目前,并不是所有考古学家发现的11个大坝。良渚人想得很周到。根据海拔,这些大坝分为两个保护系统:高坝和低坝。高坝主要建在山与山之间的山谷入口处,以堵塞山谷中的水。低坝连接平原上的孤山。它被包围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低洼地区,可以形成一个面积9平方公里的二级仓库区域。
问题又来了:在没有任何科技手段和神器的古代,良渚人建造的这些水坝在现实生活中能起作用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刘建国和王辉表示,他们通过GIS软件分析了高坝系统,发现这些大坝可以在短时间内阻挡960毫米的连续降水,相当于抵御该地区一百年的洪水。
良渚人造坝不仅具有抗洪作用,而且在运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说白了,方便日常出行。
良渚时期,没有像汽车这样的轮式交通工具和配套的道路系统。除了走路,他们还划船走水路。筑坝可以蓄水,这种库容可以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上交通网络。一些专家做了一个计算:如高坝系统中的岗公岭和老虎岭。当水满时,它们可以沿着山谷航行约1500米。
还有一个直接证据表明,“牛鼻孔”可以绑在美地许多木桩的垫木上,这表明木桩是从水路运来的。
想象一下,良渚人开着一艘“私人游艇”。请补充双溪漂流的竹筏。大约有20根竹子编织在一起。一个木筏可以坐大约10个人。土豪劣绅,或更精致的人,如文清,会划独木舟出门。每天,他们都会沿着山谷看沿途的风景,坠入爱河,玩漂流游戏。关键是早晚高峰不会堵车。
浙江良渚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防洪坝:改写中国水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