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馆主办了“清冶铜华,光耀长安”庭院藏铜镜精品展,让古城市民感受到“中国镜”4000多年的发展变化。在113件(组)铜镜中,80%是第一次见到西安市民。
曾是“官方奢侈品”
自夏代铜镜出现4000多年以来,铜镜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西安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部长伏海翔告诉记者,本次展览的铜镜是从西安博物馆收藏的4000多面铜镜中挑选出来的,贯穿了铜镜的发展历史。
据报道,铜镜生产早期,成本高,制造限制,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使用,直到唐宋时期,铜镜才开始平民化。从一个有趣的细节可以看出,“唐宋之前,基本上没有带手柄的镜子。照镜子的人地位比较高,有专人帮他(她)拿着镜子。唐宋以后,由于镜子开始在平民中使用,人们往往需要自己拿着镜子,所以逐渐出现了带‘把’的镜子。”
[img]822170[/img]
唐镜映照丝绸之路的繁华
@ 不同时期的铜镜背面雕刻的图案也包罗万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镜子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外来文化”,最典型的是唐代盛行的“瑞兽葡萄镜”。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工作人员杨宏毅表示,瑞兽图案是中国古代非常常见的传统图案,葡萄图案来自西部地区。由于唐朝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文化,西部地区的文化和艺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原。在制作镜子时,中国工匠巧妙地将瑞兽图案与西域传入的葡萄图案结合起来,创造出生动、开放、多变、神秘的装饰图案。”这也成为唐朝前所未有的外国文化交流和繁荣丝绸之路的证据。”
古铜镜曾是[官方奢侈品]:平民化直到唐宋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