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脖子绑绳子,屁股打板子。”在古人眼里,屁股似乎是天生被打的。仔细研究“打屁股”的历史,“家长打”远早于老师体罚学生。
由于崇尚“棍打孝子”的传统辅导理念,远在先秦时期,中国父母就把打孩子作为“家规”。《管子·形势》中说:“弱子,慈母之爱也,不以其理动,下瓦则慈母鞭之。这里的“鞭”,可以打背、臀、腿等部位,但为了避免实质性伤害,都选择打屁股。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母亲爱孩子,但如果孩子反复无常地拆除房子上的瓷砖,母亲就不能手软。她想打他的屁股——民间流行的“一天不打,房子里揭开瓷砖”的说法就是这样。
在古人看来,父母打孩子是很自然的。《礼记·内则》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生气不说(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生气,起敬起孝。这说明,即使做父母错了,打你也要受苦,要更孝顺,孩子乖乖挨打才是好孩子。据《孔子家语》报道,中国“五帝”之一的舜帝,小时候父亲体罚他,舜很懂事,“小锤留过,大杖逃走”。这意味着,如果父亲用小棍子打,顺便老实地挨着,如果是大棍子打,顺就会跑开。为什么要跑?怕自己受伤,让父亲承担不义的骂名。
[img]821323[/img]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33回也描述了贾宝玉被父亲贾正“按在凳子上”打屁股的情节。看到宝玉“从臀部到胫骨,或绿色或紫色,或整体或破碎,没有好处。”虽然王太太爱宝玉,但她也很无助。
事实上,如果不是孩子被打屁股,从属地位的妾奴可能会受到体罚。尊惩卑,主责奴(仆)是正常的。明朝有一个家庭的“规矩”:打丫鬟妾的时候,“一个孩子会打五下六下,但是下胯后,上不过尾。”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喜欢“打屁股”,这不仅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关,而且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是“耻辱文化”的表现。毕竟,屁股属于敏感部位,打屁股,尤其是脱裤子,涉及隐私,普通人羞于“打”,所以打屁股的惩罚,警告效果比一般手段好,相对于“打脸”,仍然有温暖的一面。
至于“国法”中的鞭杖刑和“校规”、“家法”中的鞭教完全不同,另作别论。
解密:为什么中国父母非常热衷于打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