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的胜利在于它能做到“必胜之兵必隐”,巧妙地用借道的假象掩盖自己 攻灭郭、虞的真实尝试。“兵不厌诈”,晋国君臣深知奥秘,能保证自己
以强击弱,以大攻小战略意图实现。在实施“借道”战略的过程中,晋国君臣也可以 针对虞公贪利爱财的弱点,诱之以利,迷惑其心智,使敌人始终由自己牵着鼻子走,无所事事
所作为。
虞国的失败,首先是国力和军力远远没有被抓住,所以成了晋国敢于觊觎的对象。其次是 最高统治者虞公昏昏欲睡,贪图眼前小利,破坏与郭国的战略联盟关系;又文过饰非,
拒绝建议,最后把狼带进屋里,自责。@ 与上两点有关的是,虞国对晋国灭郭后 没有注意到新的战略趋势,放松警惕,不作警惕,以至于晋军突然发动攻击,没有时间抵抗,
束手就擒。 假道灭郭之战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因此受到了历代兵家的广泛关注。
[img]820064[/img]
历史上,晋假路灭郭之战往往被一些人模仿,成为强弱大吞小过程中常用的“一石两鸟”战略手段。这场战争所反映的唇亡牙寒的道理,也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比如北宋赵匡胤的“假道荆湖”,占领荆湖,摧毁南平和武平。另一个例子是,北宋被金国用此计与宋联合灭辽,最后也被金国灭辽。南宋没有从北宋灭亡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教训,反尔被蒙古用来联合灭金,最后灭亡。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毅然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直到胜利,这是另一种唇亡牙寒的方式。
解密:为什么晋国在假道伐郭之战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