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偃旗息鼓
【拼音】: yǎn qí xī gǔ
【解释】: 偃:仰卧,引伸倒下。放下旗帜,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藏行踪,不让敌人察觉。现在比喻事情终止了或者势头减弱了。
[img]414341[/img]
【成语故事】:
据《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记载,在一场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很生气,把米仓搬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如果他们过期了,他们将带兵出寨接应。他们正在与曹操亲自指挥的部队相遇。赵云与曹军作战,将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了黄忠和张着。
曹操没有放弃,指挥大队追杀赵云,直奔蜀营。赵云的副将军张毅看到赵云已经回到了村里,追兵来势凶猛,不得不关上村门拒绝。赵云命令营门,停下来,准备让曹军进来;同时,他命令弩手埋伏在村内外,然后独自站在门口等待敌人。
[img]414342[/img]
天生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一定有伏兵,就是匆匆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转身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像雨一样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走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的大量士兵和马匹,赢回了营地。
后来,人们经常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沉默或停止行动。
成语[偃旗息鼓]是什么意思?背后有哪些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