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解密:[回回炮]到底是什么样的可怕武器?

元初,元世祖大举伐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襄樊战役始于元五年(1268年),元军围城五年,但始终未能征服。至元八年(1271),世祖派使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征兵回炮匠。阿老瓦丁及其弟子也思马因应诏,全家齐驿至京师。到了元九(1272)11月,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制作了回射炮,旨在在大多数五门前进行试射。这是一种重达150公斤的巨石炮,用机器发射,省力,射程远。世祖对试射的成功非常满意,特别给了他们衣服、缎子,并命令他们把这把枪带到襄阳军前使用。元十年(1273)正月,以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随后,元军将炮火移至襄阳。亦思马因根据对地形的仔细观察,在襄阳市东南角安置了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敌,入地七尺。结果,襄阳桥楼一炮射击,“声如雷霆,震城。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襄樊战役持续了五年,在回炮的怒吼中结束。

元军灭宋 回枪做开路先锋

随后,元军利用这种强大的回炮不断扩大战果。元军渡江至元十一年(1274),宋兵陈于江南岸,拥舟师迎战。亦思马因之子布伯于北岸垂回炮击之,宋舟全部沉没。元军以炮先克潭州,继克静江,至元十三年(1276年),将战果扩大到湖南、广西。后来南宋王朝也让边郡模仿回炮,但最终因败势已定,未能挽回战局。在元军的决定性战役中,回炮立下了汗马之功。

元政府高度重视回炮手和军匠的训练、组织和管理。在攻破襄阳的第二年,成立了回炮手总管府。到2016年3月(1279年),两淮被调回炮兵,600名新军匠和蒙古、回、汉、新军能造炮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18年(1281),回炮手都元帅府成立。二十二年(1285),改都元帅府为回炮手军匠数万户府,品秩为正三品。至治三年(1323),派回炮手到河南汝宁、新蔡等地教炮法。至和元年(1328),不刺金奉命率所有回炮手军匠到京师,与马哈马沙回炮手军匠数万户府合并,共同监督回炮。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元代回炮的军匠数量可观,规模庞大,在大多数(北京)、南京(开封)、回炮手军匠的记录在江南随处可见。

[img]819265[/img]

迷雾“回回炮”

值得注意的是,《明史兵志》中的这样一段记载:“古所谓炮,都是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开始用火。中国在公元7世纪发明了火药。但直到13世纪,中国才制造出口径106毫米的发射铁弹丸管状火枪,制于元至顺三年(1332),已成为14世纪的武器。这种火枪,大的用车,小的用架子,用桩,用支架,发射时,从点火孔装入引线,从枪口装入火药和弹丸,用火点燃引线,引导火药,射出弹丸。应该说,这已经是真正的火炮了。与以机发石的石炮相比,显然是前进了一步。《明史兵志》中提到的“西域炮”是我们看到的火枪吗?我们不敢贸然下定语,但它在战斗中“开始用火”,至少是一种从石炮向火炮过渡的武器。它被称为“西域炮”,显然是回炮手军匠的发明和创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元代回炮手军匠的贡献不仅仅是机发巨石的回炮。

“回炮”不是火炮

从北宋到南宋大约三个世纪是早期火器的创造阶段。火药箭和火球发明于北宋
类火器主要用于纵火,可以烧伤敌人,吓唬敌人。南宋发明的铁火炮和火枪具有很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然而,除了少数可以手动投掷的火器外,这两种火器主要由弓、弩、(发石机)和其他冷武器发射和投掷。因此,它仍然是一个以冷武器为主的时期。

火枪的出现和演进表明了火器的另一个进步。历史书记载中最早看到的火枪是南宋绍兴两年(公元1132年)陈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使用的长竹杆火枪,以竹为筒,内装火药,临阵点燃,喷射火焰,烧毁敌人的攻城装备“天桥”。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创造了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以巨竹为枪筒,内安子(弹丸),用火药发射。

元朝发明的火枪是中国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第一代。是用火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远距离杀死敌人的武器。元朝制造的火枪始于什么时候,没有文献记载。具有铭文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元代火枪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的产品。火枪采用青铜铸管,能承受较大的膛压。但这是距离宋(蒙)元襄樊之战约60年的火枪,其盏口径也只有105毫米,身管直径75毫米。这样的火枪怎么能发射重达150斤的石弹呢?

@ 作为抛石机的“炮”,在中外古代早已在战争中使用。宋(蒙)元襄樊之战中元军使用的“回炮”是阿老瓦丁、伊思马因等在西方抛石机的基础上,在改进、改进和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威慑力和杀伤力的巨型“抛石机”。而不是发射火药炮弹的“炮”。宋朝(蒙古)元襄樊之战百年后,火药枪炮的使用使得作为抛石机的“炮”逐渐被废弃。


解密:[回回炮]到底是什么样的可怕武器?解密:[回回炮]到底是什么样的可怕武器?

,,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