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李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曾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员,并多次担任地方官员。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都有足迹。每个地方都注重调查水流地形,探索源头,阅读了大量的地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正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经过历代的变化、城市的兴衰、河流的变化和山脉名称的变化,地理工作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他参阅了437种书籍,最终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大。本书共40卷,描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流变化等。同时,还记录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料,以及郭成、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巨大地理,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山水游记。李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写作风格,生动地描述了祖国壮丽的山川。他为官“执法情刻”、“素有严厉之称”,颇受皇族、豪强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利用雍州刺吏萧宝试图反叛的机会,鼓励朝廷派李道元担任关右大使。在路上,萧宝派人把他和弟弟道军和两个儿子一起杀了。
[img]817285[/img]
早期,他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阳担任中央官员,多次担任地方官员。他一生的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他是一名官员、“被称为严厉”,得罪了许多皇室和强大的人。在东荆州刺史上,威猛为治,被人民起诉,免官。在北京期间,我专注于写《水经注》。
北魏汝南王元悦是男同性恋者。他最受欢迎的男宠丘念因获得权力而被李道元逮捕。袁悦请灵太后求赦免。李道元干脆赶到圣旨前处死了丘念。此后,元悦与李道元结下深仇。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元悦利用雍州刺史萧宝试图反叛的机会,鼓励朝廷派李道元作为关右大使。萧宝果然反叛,派人在阴盘(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驿亭杀害李道元、弟弟李道军及其二子。魏收修写《魏书》,将李道元纳入〈酷吏传〉。
李道元一生勤于读书和讲述,《魏书》卷89说:“道元好学,历读奇书”,代表作有《水经注》。道元写景文字,遣词精当,“短语只字,妙绝古今”。研究《水经注》一直被称为“李学”。唐代李白、杜甫的诗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文章实际上是从《水经注》中诞生的。宋代苏轼说:“哀我乐多深,水经也屡读。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有李道元,其次是柳子厚,最近是袁中郎。刘熙载亦云:“李道元叙山水,君洁层深,奄奄一息的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称李道元为“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另一部作品是《本志》、《七聘》,都失传了。
《水经注》作者:谁编写地理巨制水经注?